第六百零四章 多难兴邦

这也算是历代抗洪保堤惯用的办法,代庭能理解贾琮的想法,但他不愿意。

凭什么要牺牲他虞城县的百姓?

前些日子还在贾琮面前唯唯诺诺的虞城令,此时却赤红着脸,挺起了胸膛顶着贾琮的压力说道:“侯爷,不说夏邑县,就下官的翼城县,就有数万百姓。您不能为了救别人,拿我虞城县的百姓不当人啊!”

“我说你是不是脑子被驴踢了,老子什么时候说过要牺牲虞城县的百姓?”

贾琮啪的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上,上面的碗碟杯子跳动了几下,发出哐啷啷的声响。

知道这人是误会了,不过倒也是个惜民爱民的好官,贾琮自然是不会怪他的,只得将自己的想法仔仔细细的解释了一遍。

“若雨再这样下下去,洪灾是无法避免的。咱们要为这万万百姓找到一条活路,想到最坏的结果。如果,本侯是说如果,这黄河大堤要是垮了,咱们就算死守大堤也是没用的。不如先将地势最为低洼,最适合疏导泄洪的地方清空……”

小主,

……

“臣徐晋、贾琮恭请殿下安,自春末始,陕西、山西、河南诸多州府连日大雨,黄河水位持续上升,已然超过历代洪峰之最……”

“大堤虽经多次加固,但亦有疏漏之处。加之早前治河银贪墨案牵连众多,臣等不敢拿万万百姓之身家性命做赌注……故,臣决议,迁徙地势最为低洼,最适合泄洪疏导之虞城、夏邑及南直隶之丰、沛四县百姓,以备抗洪之用。”

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的急奏,差点让奉天殿的房顶被掀翻。

大殿上的文武大臣吵成了一团,几乎没几个人同意徐晋与贾琮的意见。

开什么玩笑?河南、南直隶本就是人口大省,四县百姓加起来就有数十万之巨。

迁徙?往哪迁?

就算是临时安置到安全的地方,那也得耗费巨资,还很容易引起民乱。

你徐晋师徒俩嘴皮子一翻就要迁徙四县百姓,要拿四个县来当做黄河的泄洪之处,老百姓会真的听朝廷的话乖乖迁走?

家里的房子、田地怎么办?那些牲畜要不要一起带走?

到时候房子没了,地没了,老百姓回来还怎么活?

“按照臣的估算,算上临时安置,灾后重建以及对百姓的补贴安抚,户部得预备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林如海的话刚刚说完,底下就立马有人站出来反对。

“臣反对,大堤不够坚固,那就加固大堤。下点雨就要放弃黄河大堤,拿老百姓好不容易积攒的家业当牺牲品,他徐青藤这是在逃避责任。”

太子爷看着这满头白发的老御史也是头疼,他敢信这老爷子真不是为了什么蝇营狗苟的私仇,的的确确是为了公义。

但有时候,这几位敢喷皇帝的老御史们,真的是不通实务。

他给林如海使了个眼色,便见林如海让人取来陕西、山西、河南以及山东及南直隶近一个月的急奏。

他随便翻开一本,就开始念道:“元佑十六年四月初三,凤翔府急报长安,连续十日大雨,渭河水位暴涨至往年数倍……”

“四月初八,咸阳、长安、华阴等地,皆有奏报大雨如注。泾、渭等黄河支流,河水水位均越过百年来之最高警戒线。”

“四月二十一,河水漫过洛阳黄河大堤,城中被淹。”

“五月初二,开封府城大水过膝,十万百姓不得不迁至城外最高处。”

“五月初四,祥符县城被淹……”

“五月初五,仪封县境内黄河大堤出现缺口。幸得仪封县令带领官民及时堵住了缺口。”

“五月初七,徐州奏报,临河大堤被冲出一道决口,徐州知府曹若冰带领军民冲上大堤,冒险堵住了决口保住了大堤……”

一封封急奏,代表着这一次的洪水绝对是百年不遇。

徐晋与贾琮的联名奏章,是已经在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了。

泾渭等黄河支流的水位都超过了历代以来有记载的水位,可见黄河这条已是地上河的大河,这个时候已经露出了她狰狞的一面。

“诸位同僚,是毁四县还是毁四省,孰轻孰重,我想诸位同僚的心中应该有答案吧。”

林如海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有时候,朝廷不下狠心,那才会酿成更大的祸患。

不过好在如今的大夏有的是银子,有的是粮食。

当太子刘弘亲自下令旨,调京营数万大军,携带工具、粮草物资等等驰援遭灾的黄河两岸时,京城的百姓们也开始了自发的行动。

……

“哎哟,我的鞋呢,谁把我的鞋踩掉了!”

“我也要捐,我也要捐,我也要捐银子,麻烦诸位给我让条路啊!”

国朝最富有的地方,除了东南沿海那几座城池,就属京城的百姓最是富裕。

太子爷的令旨是早朝后发的,午后就开始有人陆陆续续的来到了皇城外。

大夏门的守将都懵了,面对一个个挥舞着银票、银子的百姓嚷嚷着要给受灾的灾民捐款,还以为自己昨夜没睡好,这会眼花做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