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三监之乱。
待平定了“三监之乱”后,才分封微子启于商丘,并改名为宋。
有人曾问,为何上三代夏商周,夏周二朝,后世皆有王朝以此为名号。
为何独独没有商朝呢?
比如周王朝以后,还有南北朝时的北周,武则天的武周以及五代的后周。
而夏,也有胡夏,西夏。
而商朝呢,自殷商后,几不可闻。
其中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商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太差。
历朝历代几乎都褒“周“贬“商“。
武王伐纣在古代历史上,可以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代名词。
小主,
在后世的儒家社会是被歌颂的,而纣王则被万世鞭挞。
“助纣为虐”这个词,不论是用到哪一个人身上,这个人肯定就不是啥好人了。
这便是商纣王的“影响力”。
纣王以及他的“前辈”夏桀,都是上古时期着名的暴君。
后世帝王的反面典型。
无论哪个朝代,要说君王无道,这两兄弟都会被拉出来“鞭尸”一番。
桀纣一样的暴君。
假若要是说臣子不忠,那就举司马懿的例子。
说其是当代司马懿。
一旦这么说了,被比作司马懿的臣子,几乎都没啥好下场。
这便是司马懿的“魄力”。
不过,近来似商纣王这些人的观感都有所改善。
比如还有秦始皇、隋炀帝等。
但司马懿的观感却一直没变。
想来也应该不会有人去“洗白”司马懿的。
历代王朝不以商为国号,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另外一个,便是“宋”取代了“商”。
后世王朝若真想要用“商”为国号,大都会以“宋”代替。
比如,南北朝刘宋,赵宋王朝。
多说一句,其实赵匡胤以“宋”为国号也是用了“心思”的。
你且看宋之前,五代的国号都是啥。
梁唐晋汉周。
而从后唐开始,晋汉周这些国号正好是之前王朝的反顺序。
唐之前,可不就是晋。
晋之前,可不就是大汉。
而汉之前,可不就是周王朝。
那周之前呢?
没错,正是商。
又因为,商这个名字不太好,且又被宋给取代。
所以,赵匡胤取国号为“宋”
暗合王朝顺序,有“天命”之意。
正好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也就是商丘,原宋国之地。
所以说,宋即是商。
言至于此,也不难想象,宋国作为“商朝余孽”,被周朝人黑似乎也是必然。
这便是“宋国傻子多”,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原因。
当然,原因也绝非仅此而已。
之前,所说《孟子》、《列子》、《庄子》《韩非子》等,这些先秦诸子百家的着作里纷纷出现了宋国人。
且其形象大多是负面的。
这其中成书最早的《孟子》是公元前300年左右的作品。
成书最晚的《韩非子》是战国末年的作品。
而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
也就是说,这段时间里宋国正逐步衰微,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试想一下,在“逞干戈,尚游说”的战国中后期。
有什么比从一个不治而亡的诸侯国身上寻找前车之鉴。
进而吸取教训提出治国策略更有效的游说方法?
很明显,作为亡国的失败者,宋国被抓了典型。
这种情况在《韩非子》中体现得最明显,书中除了宋人,郑人、卫人、鲁人、齐人等也都纷纷成了愚人故事的主角。
原因大同小异:郑、卫、鲁分别在公元前375、254、256年灭亡。
而齐国在灭宋后也因被五国合纵攻打而迅速衰落。
举例子嘛,可不就得挑“典型”?
就好比,你若想游说君王变法,可不就得提齐管仲、魏李悝、吴起,秦商鞅,韩申不害。
这也是典型,不过是好的。
孟子,列子都黑宋国,至于为何韩非子黑的最狠。
除了因为作为殷商后裔的宋国人本来印象分就差,还与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息息相关
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天然就不喜欢宋国。
因为,法家提倡的治国理念是以法治为核心、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而以宋襄公为代表的宋国国君却坚持所谓的仁义。
并因此导致了最终的失败,韩非子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典型”。
韩非子不仅写了很多宋国愚人故事。
其也是第一个正式地在文章中嘲讽襄公之仁的人。
当然,之前也曾提过,宋襄公那一套“半渡而击之”,其实是“春秋大义”。
打仗也是要讲规矩,只可惜有些人不讲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