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米高梅

我的1999 东人 1770 字 19天前

大公司不得不缩减每年影片的拍摄量,提高单部影片成本并进行了大规模裁员。

在1950年,美国电影的收入只占娱乐产业的12.3%。而在过去,这个数字高达25%左右。

米高梅也被迫放弃了自己放映业务,从而断了自己的主要财源,再也无力维持从前的高产量和稳定质量。

除了派拉蒙法案,这时候电视开始大量进入普通家庭。

新型娱乐方式的兴起,分走了大量的观众。

到五十年代,电影观众比四十年代少了一半,独立制片人及经纪人也开始兴起。

最后,带领米高梅走向辉煌的梅耶在1951年被迫离开了米高梅。

他的电影主张是娱乐大众,而公司董事会对他的怀疑却与日俱增。

到五十年代初,他与自己的助手道尔.夏里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最终董事会决定留下夏里而让梅耶走人。

内忧外患之下,尽管在50年代米高梅拍出了《一个巴黎人在纽约》和《雨中曲》这些口碑极好的卖座歌舞片。

但到了1957年,公司还是第一次出现了亏损。

1960年,米高梅被迫与所有的签约演员解除了合同。

这一时期,米高梅最成功的影片是歌舞片《琪琪》,这部影片是米高梅最后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歌舞片。

1959年,米高梅翻拍了史诗片《宾虚》,这部由查尔斯·赫斯顿主演,耗资1500万美元,耗时四个小时的巨片也大获成功,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这一记录至今没被打破。

但《宾虚》也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就是米高梅从此每年只能拍摄一部超大制作,包括《王中王》、《启示录四骑士》和《叛舰喋血记》,而任何一部的失败就将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大制作只能偶尔为之,在随后的10年里。

米高梅虽有《西北偏北》、《青楼艳妓》、《洛丽塔》、《日瓦格医生》等佳作,但仍连年亏损。

不断走下坡路的米高梅已经不是非卖品。

所以在1967年,来自加拿大的投资商埃德加·布隆夫曼买下米高梅,但他不善于经营娱乐事业,两年后也就是1969年又把米高梅,转卖给了拉斯维加斯的赌业大亨的百万富翁科克·柯克里安。

在布隆夫曼手里,米高梅还是好莱坞顶尖的电影公司,但在科克手里,米高梅只是赚钱的工具。

小主,

而且这个赌业大亨之所以收购米高梅,不是为了进军娱乐事业,而是看上了米高梅的地皮。

他一接手公司就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装等都统统拍卖了,并把资金投入拉斯维加斯、里诺等赌城的房地产、旅馆业上。

他甚至在1973年关掉了米高梅的发行部门,而把发行事务交给了联艺。

1979年,科克·柯克里安更宣布,米高梅已经成为一家旅馆公司。

在科克手里,只剩下制作部门的米高梅空有好莱坞八大的名头,实际上已经奄奄一息。

也许是从收购米高梅这件事上尝到了甜头,1981年的时候他又故技重施,买下了每况愈下的好莱坞八巨头之一的联艺。

两家合并后,诞生了一家新公司——米高梅联艺。

好莱坞也由八大变成了七大。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联艺。

联艺由卓别林、范朋克、壁克馥、格里菲斯于1919年共同创建。

目的是为了摆脱大电影公司的束缚和剥削,争取更多的创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润。

公司制作发行的影片有卓别林的《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舞台生涯》、格里菲斯的《被摧残的花朵》、《走向东方》以及《疤面人》、《桃色公寓》、《西区故事》、《007》、《洛奇》等非常着名,甚至在世界影史上留下名字的佳片。

可惜辉煌的联艺也摆脱不了盛极而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