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提纯其实本身已经不算是电子产业了,而应该算是冶金产业,只是电子产业的上游。
以前英豪资金实力不足的时候,陈兵对于向更上游的其他产业拓展,其实是很谨慎的。
但英豪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布局沿着产业链继续向上游进行延伸,已经是顺理成章、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企业如果想要只专注于某一个生产环节进行深耕,背后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为基础,分工的前提是必须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英豪现在倒是能够借助全球的产业链,只不过陈兵经历过前世之后,对于灯塔深度掌控的全球产业链,已经高度的不信任了,只能去自己尽量拓展技术的边界。
内地现在的工业基础,还没有打造完成,陈兵也不可能停下来去等待,自己能够做的就自己先做起来。
以前,陈兵不愿意延伸进入其他技术领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英豪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
但现在陈兵已经不太担心这个问题了,英豪在内地已经建起了一个极大的技术研究院,与内地诸多的大学的关系也非常的密切。
只要陈兵能够从海外拿到基础的技术,依靠英豪的研究院与内地大学的技术力量,进行消化吸收的已经不是什么太过困难的事情了。
陈兵一向对内地的逆向研发能力极具信心的,在陈兵重生前,内地虽然在不少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其实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西方率先占住了所谓的专利,凭借这些无法绕开的专利。
另一个就是西方的产业链更成熟,后来者想要切入产业链,不仅需要自己花费巨大的成本,而且需要产业链上的客户进行密切的配合,也就是所谓行业生态已经形成,让后来者很难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内地与霓虹、欧洲是完全不同的,内地的人口、市场足够庞大,其实是足够去打造一个,自己的完整内需循环和全工业产业链能力的。
当内地有了足够强大工业基础之后,对全球产业链的依赖其实已经没有改开早期那么强了。
甚至随着内地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内地对出口依赖,也必然要主动的下调。
大经济体与小经济体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小经济体可以去嵌入别人的产业链,是因为他们只要在某一个产业环节上如果拥有了优势,就足够支撑小经济体的良好运作。
而大经济体不同,大经济体只能依靠自己,尤其是经济规模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想要再依靠对外的贸易,来持续拉动大经济体的增长,是会越来越难的。
内地庞大的人口,辽阔的幅员,最终就只能自己发展全面的工业产业链,而对外的贸易只能是作为补充的要素,这样的禀赋是与全球其他任何的经济体都不同的。
英豪要用DRAM技术,来与西门子交换硅提纯技术,真说不上谁占谁的便宜,而是一种明显的互惠互利。
此时的DRAM产业其实也是处于起步期,行业竞争远没有后世那么激烈,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寡头垄断格局。
全球在生产DRAM产品的厂商还很多,西门子承担了欧洲在DRAM技术上进行追赶的任务,向英豪换取DRAM技术,能够让西门子更快的切入到这个产业中来。
而硅提纯技术,其实也差不多,此时芯片产业还停留在微米级,对硅材料纯净度的需求,还远没有后世那么变态,全球在自己进行硅提纯生产的企业同样不少。
西门子虽然在行业里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但这个行业还没有发展到寡头垄断的阶段,向英豪进行技术转移,对于西门子的行业地位,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冲击。
因此,西门子和英豪,在这个交易中,可谓都是极有诚意的,达成协议也就非常的顺利。
很快,陈兵就前往了日耳曼,与西门子进行最终签约。
按照协议,英豪将帮助西门子建立一家1.5微米工艺的DRAM工厂,而西门子将帮助英豪建立一家硅提纯的工厂和一家配套的硅圆片生产厂。
现在这两个厂,因为巴统的限制,还不能直接建到内地去,只能同样先建在李家坡。
对于西门子这个DRAM工厂,陈兵其实依然是非常不看好的。
不是陈兵傲慢到连西门子都看不上,而是欧洲根本没有发展DRAM产业的条件。
DRAM的下游,先是PC、后来又有各种消费电子加入,接着是智能手机、各种手持移动设备,这些下游几乎都不是欧洲能够发展起来的领域。
为什么连霓虹的DRAM产业最后都撑不住了?因为霓虹的下游产业也都外移出去了,没有下游产业的支撑,想搞DRAM,就是无根之木,西门子这个DRAM项目,注定很难有好的结果。
因此,英豪对于这个DRAM项目没有提出任何股权方面的想法,反而是西门子看好英豪在PC领域的优势,主动提议英豪持有一小部分股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此陈兵并没有严词拒绝,但也只是象征性的入股了一点点资金,拿了个5%的股权,算是为将来留下一根线头。
而在与西门子完成签约之后,陈兵却出人预料的去拜访了另一家日耳曼小公司,SAP。
SAP在后世可是鼎鼎大名,是全球最知名的ERP公司,但此时的SAP其实还只是刚走上正确路径的一个小萝卜头,距离成长为巨头型的公司还很遥远。
英豪自己下属的软件公司,其实也在做ERP相关的产品,但实话说,这类产品的进展并不太尽如人意,因此这一次陈兵其实是来谋求对SAP进行入股的。
SAP实际创立的算是比较早的,早在1972年,SAP就成立了。公司的创始人是五名IBM公司的前员工,以“开发用于实时业务处理的标准应用程序软件”为愿景目标。
不过那个时代,个人计算机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出现,SAP的软件还只能在非常昂贵的计算机系统上运行,这就极大的限制了SAP的发展速度。
整个70年代,SAP的产品主要以财务会计软件为核心。
直到1979年,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都有了更大发展之后,SAP才开始尝试将企业的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模块加入到产品中来。
80年代,其实才是SAP的产品逐步成熟,客户群大量积累的阶段,而这个阶段,SAP不仅开始了国际化的战略,而且在1988年完成了上市。
至于SAP开始在全球高速发展,大举攻城略地,成为行业的霸主,其实已经是90年代的事情了。
SAP有五个创始人,但管理权限比较高的主要是两个,霍普和普拉特纳。
SAP与英豪一直没有过什么深入的业务往来,而且在体量上也也完全不对等,霍普和普拉特纳在接到英豪的请求,说英豪老板陈兵想来参观SAP并寻求深入合作时,两人莫名其妙之余,是有些受宠若惊的。
英豪现在已经是全球科技业的巨头了,不管两人的心态如何,陈兵要来参观,两人肯定是无法推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