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追击战

蜀国有诸葛亮,魏国后期靠司马懿,而吴国后期就是靠陆逊了。

陆逊只凭借一场夷陵之战,就被人评价为三国军事能力非常优秀的将领。

夷陵之战的开始,大致是黄初二年七月刘备派吴班和冯习作为前锋进攻东吴,

拿下巫县和秭归,也就是东吴在南郡最西边的两个县,

之后几个月蜀汉军或是没有进攻、或是进攻受阻,吴冯二人并没有能继续东进,

而是屯兵于巫县和秭归待机。

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

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

这个时候刘备应该不在前线,所以孙权才会在黄初三年正月给曹丕的上书中表示,

刘备的支党军队在秭归只有四万人,考虑到书信传到曹丕那估计也需要一定时间,

那么这个所谓的刘备军队只有四万,指的应该就是吴班、冯习在秭归的军队数量。

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

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

至黄初三年正月时,可能是察觉到吴冯二人仅凭四万人是无法继续东进的,

于是刘备便亲帅大军来到秭归,

所以吴书才称黄武元年(黄初三年)正月刘备帅大众来西界,

因为之前刘备应该是不在前线。

而随着刘备亲至前线,夷陵之战也正式开始。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

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或许是因为刘备终于亲率大军至秭归,又或许是曹丕拒绝帮助的信到了,

黄初三年正月,孙权发觉到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者,

便在这个月正式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成为西线最高长官。

事实证明,有了统一的长官确实是十分有用的,在陆逊初任大都督之刻,

他的部将就连破刘备五屯,还斩杀了刘备的将领。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

三月,鄱阳言黄龙见。

也许正是因为这次突袭,刘备才选择主动挑衅吴军,

其目的就是等待陆逊再次进攻时放出伏兵围歼吴军,结果陆逊并没有上当,

于是他不得不把那八千伏兵撤出。

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

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

经过一个月后,刘备发现陆逊并没有继续进攻后,

他便亲率大军进攻夷道的孙桓并将其包围,然后派马良煽动五溪蛮为作为自己的部队,

接着不听黄权进攻以黄权为先锋而是派去江北防备曹丕。

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

遣侍中马良安慰五谿蛮夷,咸相率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

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

孙桓别讨备前锋於夷道,为备所围,求救於逊。

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

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

而对此陆逊则是选择继续与刘备僵持,对于马良煽动的叛乱,

孙权则使步骘在益阳进行防备。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於夷道,为备所围,求救於逊。逊曰:“未可。“

会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权遂命骘上益阳。

之后就刘备和陆逊便一直僵持,直到五个月后——也就是黄初三年六月,

此刻情况终于发生变化。

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

也许是因为僵持了五个月,蜀军终于失去了锐气,

防备懈怠可攻了,又或许是因为连续五个月刘备都未用水军,

而是一直扎营,陆逊觉得已经不用担心刘备水军进攻的可能,

于是陆逊终于在六月下旬,对在猇亭占据地利的刘备发起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