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辽东题本

题本并非直接呈给皇帝,官员需要在题本上用印后,转通政司交由内阁入奏,内阁先写出处理意见,俗称 “票拟”,再转给皇帝阅批。

奏本使用范围主要是用于私事,如降罚、谢恩等。

奏本相对题本没有那么严格规范,形式较为多样,通常开头表明上奏者身份和事由,正文根据具体情况陈述,结尾可包含请求、表态或祝福的话语。

奏本官员不需要用印,同样转通政司交由内阁入奏,内阁先“票拟”,再转给皇帝阅批。但在实际运用中,题本和奏本的区分并不十分严格。

到了清朝,一开始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 年)废止了奏本,公事和私事都统一使用题本。最后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书形式 —— 奏折。

奏折一开始主要是奏报私事,后来逐渐扩大到无所不包,包括请安、谢恩、缴批和陈事等内容。奏折后来可直接递送皇帝本人,保密性较强,相当于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私人书信。

从这以后,皇帝的耳目开始遍布朝廷内外,皇帝开始借助奏折行使整顿吏治、监察民情等权力,并直接发号施令,再加上军机处的军权集中,此后封建王朝皇权达到顶峰。

时间缓缓流逝,王安在那里挑选着题本读给朱由校听,感觉合适的朱由校就让王安代为提笔“准”字。不合适的或打回或留中,都是一些破事儿,听得朱由校昏昏欲睡。也是,都被内阁挑选过的,也都被内阁“票拟”过了。

当王安重新又拿起一本题本念了起来,这本题本的内容瞬间吸引了朱由校的注意:

“臣辽东经略熊廷弼,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奏陛下:

臣忝守辽东,夙夜忧惧,不敢有丝毫懈怠,以负陛下重托、百姓期望。

今辽东之地,有建奴屡犯边境,兵祸连连,百姓苦不堪言,形势危急,臣不得不冒死上陈,恳请陛下垂怜,拨给钱粮,以解燃眉之急。

为保境安民,臣率一众将士奋力御敌,然军饷匮乏,粮草不继,士卒疲惫,士气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