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等你回来了,我们到时候再去沈园,到时候你可别又逃走了!”穆永正还惦记着这一茬子事呢,话出了口,又觉得这时候说这种不妥当,“只喝酒,给你接风!”
“你们要是去南边,记得去看我!”
贾琮说完,走回葬礼的最前面,捧着钟氏的灵位,披麻戴孝,一身哀苦。
眼看就到了除夕,家家户户就忙着过年,手头上事儿虽多,也不是紧要走不开的时候,有热闹看,肯定都来看了。
宁荣二府的事情,无疑,让这两座国公府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说起贾琮来,自然是他今年冬,第一场大雪的时候,往国公府门口的那一跪。
“听说外祖父是江宁府的解元,这是个读书种子呢!”
“唉,外祖那一家子死得是真惨,他母亲是个刚烈的,无论如何都要给父母报仇!”
“可怜了这孩子,是个有才的。”
“要不是有状元之才,这么小一点,皇上能封他为从八品翰林典籍吗?”
“听说写一手好字,又做得好诗,江南大儒熊老先生就冲着他进京,死活要收为弟子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黛玉坐在轿子上,头一日送殡时的气氛已经渐渐地散了,街上的行人并不多,轿子从宁荣街出来,后面是跟着拉行李的车辆,到达渡口的时候,一共三艘船已经等候在岸边了。
贾琮正在与前来送行的师父、师姐和几位好友告别,熊弼臣打发人送来了书信,沿路要用的驿符。
贾琮扶灵回乡,本来没有资格住驿站,但他既然给朝廷捐献了十三万两有余的白银,皇帝如何会小气到,让他沿途去住客栈呢?
黛玉坐在舱内的榻上,靠着窗边,看着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来回穿梭的船只。
水流湍急,今年虽下过几场雪,可比起往年来,雪虽然下的大,眼下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河面上也并没有结冰。
一阵风卷了进来,黛玉坐起身,便看到贾琮进来了。
“林妹妹!”贾琮一眼看到了黛玉罥烟眉间,凝着的轻愁,不由得笑道,“我以为林妹妹能够回南边去了,会高兴些呢!”
紫鹃在一旁笑道,“我们姑娘是高兴呢,高兴的时候,也是要略略发愁的。”
黛玉忍不住笑起来,“我把你越发惯得没了样子,三哥哥跟前,你也是没大没小起来。”
紫鹃忙给贾琮沏了茶,伸手要解贾琮身上的氅衣,贾琮哪里肯劳她,不敢造次,忙自己接了下来,才递给她,“画屏姐姐她们呢?”
“三爷的箱笼才收进来,她们收拾去了。我们姑娘才在发愁呢,这边也没有给信老爷,回去了,还不知道如何跟老爷说。”
贾琮道,“不妨事,到了江宁,再说去跟姑父报信的话,时候还早着呢。我既然带了林妹妹去南边,无论如何都会妥妥地把林妹妹交到姑父的手里,这一路上,林妹妹就放宽了心,吃好喝好玩好,旁的心都不必操了。“
林黛玉鼻头有些发酸,她自没娘亲,一颗心便愁苦得不得了。
来到贾家的时日虽不短,她寄人篱下,不得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她到底只有六七岁的年纪,心思又重,只把一腔愁苦闷在心里,身体岂能好起来呢?
此时,听贾琮一说,只觉得心头一块大石头被人搬走了,松快得紧,笑道,“琮哥哥,这船上,又如何好玩?”
“我玩不得,难不成你也玩不得?叫人备了鱼竿,你就守在这里钓鱼也是好的,或是我让人竖起靶子,你就在船头射箭,要是射中了,我有奖励,成不成?”
贾琮其实也没想好,到底要玩什么,这个世界里的闺秀们,又能有什么好玩的去?
“我如何能射箭?”黛玉睁大了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她肤润如脂,光洁如玉,一双秀气的眉毛微微一挑,眉眼间流露出少有的淘气来。
“如何不能?古有花木兰代父充军,今有林黛玉行舟射箭,待我再写出两首好诗来,林妹妹的大名说不得就能响彻南北。”
“好啊!原来三哥哥是在编排我,我把你这……”黛玉咬了唇瓣,举起一双香拳,朝贾琮招呼过来。
她脸颊绯红,满眼都是笑意,哪里还有方才的半点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