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和与战(一)

汴夏 李火韦 1901 字 4天前

“哼!”耿南仲鼻孔重重地出了一道粗气,“谁说不相干?我问你,你既是副使,陪着信王出使。如今信王在何处,你可知道?信王擅自向金国左副元帅营投递使书,你可知道?昨日,金使气势汹汹而来,正因信王出言不逊、举措无礼,你又可知?我看如今局面难以收拾,与你与信王出使金营,有莫大关系!还敢大言不惭不相干!”

一席话,说得秦桧哑口无言。

昨日王芮来使,顺便带来了一个叫华义的小角色的人头,以及一份手书抄本,自然是赵榛的约法三章的内容。粘罕借此挑理,向赵桓兴师问罪。

事涉宗室,赵桓不愿过分声张,便压着此事,不在朝堂之上公开议论,但诸位大臣多已有耳闻。耿南仲既在朝堂之上挑明了此事,殿中大臣不免开始议论起来。

赵桓在龙案后咳嗽两声:“耿卿,此事昨已有定论,交皇城司侦办查实。你又提他作何?”

无论如何,赵榛是他赵桓的兄弟。赵榛不论出于何种动机溜出汴京,意气之下又向金人出言挑衅,这些事赵桓早已心知肚明。但不论如何,自有他这个兄长、官家出面处断。赵桓不愿将皇家的仪面交给大臣们评头论足。耿南仲为抨击政敌,将昨日承诺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令赵桓有些不快。

耿南仲赶紧俯首请罪。

却见孙傅从右列臣班中站了出来。如今何栗去相,宰执之中坚持与金抗战的人寥寥无几。秦桧既出言相助,他岂能无动于衷。

“陛下,当今之计,不在和谈,而在备战。金军固然汹汹而来,但我汴京城历经百年经营,乃天下一等一的坚城。只要凭城坚守,金军必定无功而返。一如年初一般……”

赵桓见孙傅启言,耐着性子听他说完。孙傅见赵桓未说话,继续说了起来,只是京城守卫之事,与陈东与金使都无关。

“如今城中物资军粮都算充足,一时无虞。唯独兵源稀缺。前些日各路溃兵入京,后又自京中散去。经点检,目下京中禁军数量不过五万人。汴京乃百万人口的大城,四壁周长五十余里。陛下,光凭这区区五万人马,不足以守城。”

滑州的退兵、折彦质大营的溃兵多数是河北河东的兵,并非汴京本地人。到了汴京之后,被安置在南城。由于待遇不佳,上下无不抱怨。所以,进城后不久半是哗变半是擅离职守,多从汴京城里逃了。而朝廷怕这些人进城之后挤占物资,睁只眼闭只眼,任凭他们出走。他们这一逃,影响极坏。撺掇了一些本地禁军也跟着逃了。如此一来,汴京守城官兵的数量更加大打折扣。

“陛下,事不宜迟。当速速檄告天下兵民,入京勤王。并在汴京城中自保甲、民壮中择身体健壮者,充入禁军,以足兵源数量。”

他这两日听郭京以及他的师弟那个刘无忌刘大仙之言,在城中招募丁甲神兵。但这些不过是民壮,聊以充作人头,无甲无胄,战时如何派得上用场?故孙傅借此时机向赵桓进言开始募兵。

又有一人在他出列站在他身旁,是李回。他此时担任签枢密院一职,即枢密院位序第三的副枢密使,又身兼河东河北宣抚营正使职务。

前些日子,他得陈过庭之令领军退回黄河南岸,大营驻扎在汴京郊北,今日特意前来参加朝会:“陛下,滑州大营主力尚剩余两万余人,驻在京外。汜水大营已破,金人擅于野战,当速速调回京中。一来避免与金虏在野外交战,避我之短;二来可以充实京师兵源数量,以解兵部后顾之忧。实乃一举两得。”

赵桓这才想起来滑州宣抚营尚有不少兵马可用,暗暗松了口气。急忙下旨道:“李卿提醒得好,朕这便下诏。城外兵马全部撤到京中,由李卿便宜从事。”对孙傅方才所提的檄告、募兵二事却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