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和与战(二)

汴夏 李火韦 1195 字 4天前

李回赶紧领旨。他素与秦桧交好,谏言既得赵桓首肯,便想替秦桧仗义几句。

“陛下,于今时而言,臣觉得金国要求和议实属无稽之谈。无论他金虏真和议假和议,三镇之地,或已被金人陷落,或正被金虏重兵包围,犹如羊入虎口,几成定局。金虏假惺惺过来商谈和议,不过是为了窥探我朝之决心。如若一再忍让,臣担心秦中丞所言或许成真,金虏今既得三镇,明日必生觊觎整个河东河北之心。陛下莫非忘了,当初辽国得了幽云十六州之后,又垂涎河北,辽太宗耶律德光不惜举全国之力南下,若非兵败,只怕河北之地早已为辽人窃据所有。金虏与辽人都属东胡野种,秉性无差,畏威不畏德。我朝若无军功,与之谈和议,岂不是与虎谋皮?”

李回作为领兵大帅,说的话似乎比庙堂之上的文臣更有分量。

赵桓听他这么一说,默然不语。又听到登闻鼓声,双手忍不住挞着龙椅扶手,来回游移。

耿南仲急道:“陛下,不要为太学生所误。若要和谈,当速速决定。过了今日,粘罕大军必定东来,到时可就再无议谈的空间。”冯澥、王云一众人也跟着上言催促。

赵桓像被两股飓风吹在当中。左边的风劲,他便倒向左边;右边的风劲,他又倒向右边。一颗心左右摇摆,纠结极了。

眼见朝中各方争论不休,首辅陈过庭却一言不发,好似与他无关。

场面僵持不下。

忽有一人启奏道:“陛下,既然冯大人、耿大人、王大人与孙大人、何大人、李大人、秦大人的意见不合,陛下不如将是否和谈交百官公论。但以公论结果为准。”

却是张邦昌见赵桓左右两难,心中生出一计,要为君上解难。

赵桓听他这么一说,好像听到了锦囊妙计,急忙问他如何商议公论。

原来是让今天在殿的大臣各抒己见,但凡同意和谈、割让三镇之地的,站左手边,不同意和谈的站右手边。哪边人数多,便照哪边的意见决定,官家直管令人点清人数即可。当然,张邦昌倒未忘记补上一句,最终自有官家独断。

幸得赵榛不在殿内。否则面对此等投票决定是否投降的荒唐之事,八成要被气掉大牙。赵桓如获至宝,想也不想便点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