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忙碌之人

装逼一时爽,打扫火葬场。

尤其是英子手不小心被一块碎陶片划破手掌后,把她赶出营帐去找自家弟弟包扎,打算自己亲力亲为的祁连,还在满帐篷地找有没有遗漏碎陶片,忙得午饭都没按时吃的时候,祁连就格外有感悟。

当然,祁连支开英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实在是看不得英子那小心翼翼捡拾那些碎陶片的心疼模样了,但又非常地理解,毕竟谁愿意耗费了自己无数心血的作品随意被人破坏呢?

没错,这些陶器都是英子还在火石岗时烧制的,祁连唯一做的工作,就是从火石岗四周搜集实验出了关键的上釉桨的配比。

其实上釉这事说复杂也不复杂,可以理解为只要有时间到处去扒拉各种石头和黏土,然后掺进草木灰、动物骨灰分别做助溶剂和釉水的乳浊剂,就能得到最为关键的道具,釉浆。

但是对于漫无目的,甚至没有任何明确实验方向的古人来说,这上釉这事实际上很难,非常非常难,制陶早在新石器时期(公元前一万年到公元前四千年)就被发现了,可上釉这门手艺,在战国时期才成形。

釉浆又分为两部分,釉灰+釉水,釉灰就是上面的草木灰。

光是这个用草木灰来降低熔融温度的技术步骤,就废了先人制陶者多少年的观察,以及机缘巧合了。

更不要说更复杂的配置釉水的各类矿石粘土的配比问题了,即使是到现代,景德镇的一些手艺人的釉水配料都是秘而不宣的,而诸如康熙白等古釉水配料,千百年来失传的就更不知几多了。

而江西等南方地区能在古代瓷器和上釉技术史上领先世界,就更是和当地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俗称老天爷赏饭吃。

为何呢?因为最优质的高岭土,人家出门就有,天然完美配比融合了石英、绢云母、长石、方解石等原料的混合天然矿物“瓷石”,人家出门河滩山岭随处捡,拿回来捣碎马马虎虎就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