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投案
晨光初露,瓜州渡口的忠顺王船队驻地一片静谧。士兵们正在操练,岸边的船只高高挂起王府的旗帜,威严的气氛笼罩四周。突然,一个文弱的身影慢慢走近驻地。
“站住!”守卫拦住了来人。他们上下打量着宝玉,只见他身着粗布衣衫,神情坦然,却隐隐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气质。
宝玉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劳烦几位通报忠顺王,就说贾宝玉前来投案。”
守卫闻言面面相觑,不敢轻视。他们低声议论:“贾宝玉?难道是那个与甄宝玉闹混的逃犯?”
“管他是真是假,快报给上头!”其中一人急匆匆跑向营地深处。
剩下的守卫警惕地盯着宝玉,将他团团围住,却没有立刻发难。宝玉安然站在原地,没有丝毫慌乱之色。
引起轰动
不多时,一队王府随从匆匆赶来,为首的长史官盯着宝玉,目光中充满怀疑。他挥手示意士兵退下,随后冷冷开口:“你就是贾宝玉?为何主动送上门来?”
宝玉微微一拱手,语气平静:“不错,我正是贾宝玉。我听闻甄宝玉因我而被捕,良心难安,特来向忠顺王说明一切。”
长史官审视着他,目光中闪过一丝狐疑。片刻后,他转头吩咐随从:“立刻向王爷报告,就说贾宝玉已现身。”
随从匆匆而去,营地内顿时骚动起来。士兵与随从们纷纷议论:“他居然真的来了?真是个疯子啊。”
宝玉站在一片窃窃私语中,神情依然淡定,仿佛那些目光与议论皆与自己无关。
忠顺王的审问
片刻后,宝玉被带到一艘华丽的大船上。船内陈设奢华,忠顺王坐在正中的高椅上,目光冷峻地注视着宝玉。
“贾宝玉,”忠顺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威严,“你倒是胆大,竟敢主动来见本王。你可知自己罪名何在?”
宝玉平静地抬起头,与忠顺王的目光相对:“草民听闻自己因一篇《芙蓉诔》被指大逆不道,不敢辩解,但愿向王爷陈述其中缘由。”
忠顺王冷笑:“《芙蓉诔》满纸讥讽朝廷,简直狂妄至极。你居然还敢说无罪?”
宝玉微微一笑,语气中透着从容:“王爷,《芙蓉诔》乃一时情感所发,意在感叹人生无常,并无任何讥讽之意。草民愿详解诗句,以示清白。”
忠顺王挑眉:“哦?你倒是说说,这其中如何没有半点逆意?”
宝玉从容说道:“草民所言‘春梦无痕,花魂已散’,意在喻人生如梦,世事难留。若王爷以为其中有影射之意,草民愿受惩罚,但还请明察其中真意。”
忠顺王闻言,陷入短暂的沉思。他挥手示意周围随从退下,片刻后缓缓说道:“贾宝玉,你倒是伶牙俐齿。若本王就此罢手,岂非显得软弱?”
宝玉一拱手:“王爷大义昭然,草民不过一介书生,若王爷愿宽恕,必能展现仁厚之德。”
暂被软禁
忠顺王的目光在宝玉身上停留片刻,随即冷声道:“你这番话倒有几分道理,但本王不会轻信于你。来人,将他暂时软禁,待本王再查明真相。”
几名随从上前,将宝玉押送到一间船舱内。这间船舱虽然简陋,但还算干净,窗外能看到江水缓缓流动。
宝玉被锁在舱内,心中却并无怨愤。他坐在窗边,看着天色渐渐暗下,心中默念:“既然我已迈出这一步,便不再回头。只愿此举能换甄宝玉一个清白。”
此刻,忠顺王府内暗流涌动。王爷虽表面从容,心中却对宝玉的突然现身充满疑虑。他低声对长史官说道:“此人非同寻常,竟敢主动前来投案,必有隐情。密切监视,切勿让他耍任何花招。”
瓜州的夜晚,船上的灯火点点,江水拍打着船身,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波即将袭来。而宝玉的命运,也在这艘船上面临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