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由校看着送上来的题本目录,发现许多朝臣已经就开源支流上书进言了。
仔细看了看题本,许多官员的言论还满符合实际的。
就比如开市舶司,每个港口进驻官员,收关税;还有什么榷茶、酒、铸币等等,有想法的还挺多的。
只是他就纳闷,为啥之前就没这么多想法,就只会加征地税?
原因可能也有。
也许是许多人只会说大话,现在看到他下诏书,就纷纷借此让自己扬名。
可能是有些人早有抱负不得施展,想要改变但不在其位,这次真心上书言事,求自己采纳。
也有可能这些海、茶、酒、盐等利益集团势力太大,早有官员想要做,但处处被阻挠,不敢做,
甚至还有些人就是早就深受其利,不想朝廷动自己的蛋糕,变得尸位素餐、饱食终日。
但现在都不重要了,既然朝廷以前不做,那就让他亲自来做。
现在就是让子弹飞一会,把火烧的更旺一点。
于是他招呼何宁叫通政司使叫过来。
通政司,全称为“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
相当于明代掌受内外奏章传达的机构,位列九卿之一,地位极其重要。
通政司既然掌握奏闻的上传下达。所以为了让地方多掌握朝廷信息,它会定期向地方发邸报。
邸报相当于中国古代官方报纸。
每日通政司便会把皇帝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婚丧嫁娶、重要典礼、重要诏书写在其中,当然还有什么官员升迁、处罚赏赐乃至重大战事、经济情况、社会文化、外交等等写在邸报上,供朝廷各地知晓。
古代传播信息的有限,于是邸报是了解地方了解朝廷政令、具体情况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受众极广。
这么个大杀器却一直没人重视。
因此朱由校早就起了改革心思,通过邸报,多发表一些有利的信息,树立自己这个皇帝一个为国为民的形象,为自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