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宗室的问题

第263章 宗室的问题(求订阅)

只是怎么开源节流呢?

开源的事情朱由校目前已做了许多,如商税、关税、盐税等等。

刚才计算的时候,汪应蛟并没有把关税跟盐商的保证金算进去,如果算进去收入必将再次增加,故而暂时不需要开源了。

至于节流呢,自己已经很是节衣缩食了,就连宫里的日常花费都减半,甚至自己结婚的钱都是从内帑出的,丝毫没有花户部的银钱。从他这儿做得已然是够本了,还得需从根本的朝廷度支上下功夫。

一个是兵饷,一个则是宗室俸禄。

兵饷还好,至少花了以后还能得到回响,哪怕有人定会从中吃空饷,但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对朝廷也算是忠心。

而宗室这边呢,光人都有十数万之多,大的藩王骄奢淫逸,比如福王,他的爷爷万历皇帝极其疼爱另待他,结婚时就耗财上百万两银子。

等福王就藩时,神宗又怕他吃苦,更是一次性就赏赐了他两万顷(两百万亩)土地的田租。

河南的田不够,就从山东湖广凑,又把江都到太平沿江的杂税和四川的盐税、茶税都给了福王,还有河南的盐店专营专卖权一并赐予了福王。

每每想到此事,朱由校极其来气,且不说之前朕贵妃一家是如何欺凌光宗的,就说这么多银钱给了福王这败家货有什么用?整日骄奢淫逸,于朝廷没有半点益处,最后还不是被李自成点了天灯,家财尽数便宜了李自成。

他的儿子弘光帝朱由崧在南明政权岌岌可危,清兵大军大举来袭时,居然还在醉生梦死、犬马声色,有心选秀女?真是丧了他老祖宗的脸,也断送了大明最后的一缕残息,至此彻底熄火。

除了福王以外,其他大的藩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占据土地上万顷,很多握有一些专门的特权。

比如周王拥有开封的税课权,潞王占有河泊所二十六处,潞城县的商税被赐给了清源王等等。

虽大的藩王壕气冲天,小的藩王宗室可能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好多都吃不饱穿不暖,举债度日。

因此朱由校早就想改一改这日渐靡坏的革宗室制度了,只惮之前帝位不稳,如若随意对宗室动手,非议甚多。而现在权力已然稳固,那宗室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哪怕现在不做,至少可以提前谋定布局了。

看到皇帝一时眉头紧皱不得舒展,貌似觉得宗室花费弥多了,还在汇报的汪应蛟赶紧开口道:

“陛下,每年一百五十余万两其实还好,之前户部可能较为困难支出,但现下户部略有盈余,还是可以支撑的。今日只要再等盐商的保证金交上来,朝廷可再获千万收入,今年盈余便更多,这都是依赖陛下圣明之功啊。”

“汪尚书此话差矣,宗室之弊朝廷早就思之,万历二十年,神宗皇帝就曾下旨说到宗室禄米花费甚多,想要每个布政司都商讨数额,以为定额,不管每省的宗室数额为多少,但禄银是一定的。

此诏既下,当时内阁也多有商议,相信在场的人也知道此事,但现在看如何呢,那时算下来说宗室人数约为六万人,俸禄银定额为一百一十二万两。

至此将近三十年,人数早已逾超十五万,俸禄银也涨到了一百五十六万之高,根本没有定额,如此下去可如何是好?臣怕以后宗室子弟越来越多,俸禄银也会不断拔高。

各地的大藩王的赏赐田、自养田、王府田积年月累下来多至数万乃至十数万顷,土地跨府连县数不胜数,还垄断着当地茶税、盐税,宗室子弟又在本地肆无忌惮,破坏地方秩序,还请陛下明察。”

朱国祯看到汪应蛟这么说立马来气,他长年在地方为官,对于宗室利弊最为了解,在他看来虽然朝廷花费的大头在于边事,但宗室问题绝对是一大顽疾,不能不以正视。

在场的个个都是聪明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呢,只是有些人性格刚直,即使知道这个问题很棘手,说出来皇帝定会生气发难,但还是抑制不住的敢说敢言。

朱国祯就是这样的人,他直言进谏,根本不怕皇帝生气。殿内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个也是这种纯臣谏官,此人便是赵南星。

“朱阁老所言甚是,宗室问题不可不察,其实宗室的人数还好,长年累月下来,土地兼并最严重的便是大的藩王宗室,地方官府对他们也束手无策,农民除了交朝廷赋税以外,不仅要再交一份藩王的田租,还要遭受藩王府吏的剥削。

若是如此也就罢了,但西南、西北的盐税大都被藩王一方把持,若长此以往,朝廷的盐法、茶税怕也很难在其地实行,那朝廷如何行开源之策?”

赵南星此人十分刚烈果敢,见朱国祯说了,他自然也不惧,直接站出来声援朱国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