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爹、以后你就主要住到街上的铺子里打理生意。做腐竹的事,让我爷爷在家里安排,完了送到街上铺子里就成。等十月份我二婶过门后,也到铺子里帮忙,帮着看零卖柜台的生意,你这边哪主要就是和批发的买卖人打交道接单子。对了、这几天要赶紧打听着找个好些的账房,不然铺子里的单子量一大,凭着记性可靠不住。”捧场的人喝了一会茶散去后,宋应奎给二叔交代起往后搭理铺子的事宜。
“是要雇个账房,不然账都记不住。不过信得过的账房还真不好找,咱屋里又没个识字的人,盯不住账啊。”二叔在街上摆了一年多摊子,算个小账的其实难不住他,主要是他不识字,没法记账和记单子。
“打听着靠谱就行,具体的账目,让他半个月给我抄一份,我能盯出来看有没有问题。”找账房是为了记账方便,真正把关的还得是自己人,家里其他人指望不上,只能宋应奎自己来。
“奎娃、你又不识字,能盯来账本吗?”宋学勇有点信不过自家侄子的能耐。
“我现在能识一点字,很多字大概能认得,就是写的上边差点。再说我铺子里还有小虎能帮着认字哪,人家娃娃可是正经在学堂里念过好几年书的人。”堂堂本科生,到了古代被当作文盲不合适吧?
这个时代的字,宋应奎看过,就是真实历史上的繁体中文,可能有些字略微有些差别,但总得来说大致还是能认出来的。不过繁体字对习惯了简体字的宋应奎来说,书写起来有些困难,再加上用毛笔写字更不习惯,写出来的字就像狗爬。所以宋应奎能识半个字的伪读书人。
“哪就好,我最近还发愁家里要开这么大的铺子,没个识字的人把持,害怕出问题哪。”宋学勇现在是生意人,自然知道识字对生意的重要性。不识字,最多也就是个小贩,大生意真的没法做。
“说到这里,我才想起来,还有个话没说哪。二爹、你这几天去街上的学堂问一下夫子,我想着十月里的时候,把老二和老三送到学堂让念书去!到时候,他们两就住到铺子的后院里,放学了还能在铺子上帮忙着干点活。”家里现在供两个人读书不算问题,宋应奎就想着让二弟和三弟赶紧去读书,补点文化知识,免得全家加起来就只有半个识字的人,成妥妥的文盲家庭。
“奎娃、应芳念书去是不是年龄有些大了,念不出个啥眉目?”坐在桌子上听闲话的爷爷,听到宋应奎要让两个小孙子去读书,赶紧插起了话。现在家里条件好了,让孙子去读书他不反对,就是觉得宋应芳已经十三四了再去读书有点晚,有点白花钱的样子。
“爷爷、咱又不是非要让应芳和应全读书考功名,咱的目的是让两个先把字识了,以后搭理家里的生意也有个指望上的人。老二念上一两年书,没啥前途了就到屋里来管账。老三多供上几年,能有出息最好,没出息的话也到家里搭理生意来。咱家现在一年好歹要进出百两银子往上的钱货哪,没一两个念书人管账能行?”
真是服了爷爷了,一点都不往长远里看问题,现在是稀疼多供一个人念书多花钱的时候吗?家里的生意眼瞅着越做越大,不赶紧把基础打牢,总不能一直靠几个文盲经营这摊子事吧?
“唉呀、我咋就想的这么浅哪!芳娃和全娃确实都要念些书,不然咱家的家业没信得过的人来经管。说起来,咱家就把奎娃你亏哈了,以你学啥都快的灵性,要是能供着念书,多的不说,考个秀才老爷费不了多大的事。”宋田顺意识到了自己想的有问题,赶紧改起了口。他确实觉得自家的儿孙里,宋应奎才正经是个读书的料,就是家里当时太穷,没办法让大孙子去念书,不然自己最起码是个秀才的爷爷。
若是有机会读书,自己能考上秀才?宋应奎觉得可能性不大。外人看他学东西灵,哪是不知道他是穿越客。考秀才,穿越带过来的哪点东西可不够用。在古代、考上一个秀才,最起码相当于后世考上985大学,哪是相当有含金量的存在。不经过正儿八经的系统性学习,能考上那玩意?
在铺子里待到快晚上的时候,宋应奎和爷爷各自骑着骡子回返。到了沿川子的岔路口,爷爷骑着骡子回家,宋应奎直接回沿川铺子里。
到了沿川铺子的时候,三叔和丁焕义他们干完活已经收工,正在帮着小妹做饭。在沿川这边,铺子里干活的几个男人在宋应奎的带动下,都有帮忙做饭的习惯。不像这个时代的其他男人,见着做饭的事都躲得远远的,觉得做饭是女人的活和男人没关系。
这边大家伙一起干活的氛围也很好,像丁焕义、本来他晚上是要回家的,可现在这家伙,能不回家就不回家,理由是往来家里一趟太费时间了。其实他是觉得几个年轻人待在一起更自在一些,弄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