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冗官原因

“皇上,这酒,够劲,老臣还是第一次喝到如此烈的酒。”王琼本是好酒之人,一口过后,马上就爱上了这个酒。

酒过三巡,王琼也知道这饭不能白吃,便打开了话匣子。

“皇上,本朝官员之数,如此之多,因是在成化年间种下,成化五年,当时武职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万余。”

“先帝期间,持续增长,到皇帝亲政时,已超十一万之数。”这时王琼停顿了一下。

朱烨明白他意思,“朕这十六年,又多出了一万三千人。”

“臣在户部时,国库已经发不出全额俸禄,国库空虚,不得折色发放,这也是吏部困局所在。”

折色指的是官员俸禄折发钱钞。

大家都认为明朝的官员的工资低,实际按大明现在消费水平,法定薪水不算低。

但大多数官员并没有足额如期收到工资,又受折色制度影响,将低品官司置于贫困潦倒之地。

“朕有所了解。”朱烨又敬了王琼一杯酒,多喝点才敢吐真言。

“本朝官数如此之多,原因有三,先帝与皇帝仁慈有加,传升授官太多。”王琼委婉说道。

朱烨听明白他话里的意思,皇帝太随意封官职给人了。

“先帝期间,京官一千二百余人,传奉官八百。”王琼如数家珍道来。

传奉官,是明宪宗在位期间,由皇帝直接任命,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的选官过程。

朱烨默然不语,朱厚照也是封了不少这样子的官,有时喝酒喝高兴了,就随便封出去。

“来,朕敬你一杯。”朱烨只能把苦往肚子里咽,锅已经扣在身上了,根本无法辩解。

借着酒胆,王琼又说道,“皇帝这些年间,注重军事,但武职也是给出太多了。”

“正德十三年,皇上三次升赏有功将士,袭武爵者达一万八千一百二十一人。”

这又是朱厚照留下的债。

见皇帝没说话,王琼继续道,“本朝镇守官奏带例该五名,实际上是三四百名,其他武职也是如此,本朝武职人数为洪武时且增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