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是不报

他们已经有突破性的进展了。

药物研究所研究出来的滴丸已经能够快速的作用于人体,迅速的发挥出疗效。

不过。

精益求精。

刘御医。

孔伯华。

还有同仁堂那个负责进行中成药制作的刘师傅都觉得速效救心丸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可以进一步完善。

“研究药物不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急也急不来!”刘御医说道:“将医书整理好以后我就能到处走一走了,有时间到你们那边看看姜山和我以前那些老邻居!”

中医上的事情刘御医自然是很熟悉的。

有的方子、中成药要用中医的一辈子或者是几代人来共同完善才能琢磨出一个传世方子,哪里会那么容易?

李平安急忙说刘御医要是愿意过去,他倒是可以做向导,现在扎钢厂、六院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日新月异。

李平安只是在药物研究所看了看刘御医写的医书,没有带走更没有抄录。

秦父、秦母进城以后家里的自留地就留给弟弟秦奋照顾了。

秦家种了一点儿大蒜。

到了抽蒜苔的季节。

他将地里所有的蒜苔都抽了带到惠仁堂,好几百斤呢,一下子哪里吃的完?

秦母就说本来就种的多,想让女婿家也吃点儿,她让秦奋也给李家送了一百来斤。

就这么一分,还真的将那些蒜苔给打发了。

徐氏说道:“淮茹她叔叔送了这么多蒜苔还有菠菜,咱们家十天半月都吃不完!”

李家几乎是顿顿炒蒜苔,不过李平安等人也没怎么厌烦。

隔三岔五就要下一场雨,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已经算很不错了。

雨水很是充沛。

报纸上说长江中下游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收音机里也播报了南方某些地区受灾的情况。

总是下雨。

蒜苔要是不抽出来的话怕是会泡坏掉,可是抽处来卖不掉的话也是徒劳。

往年那些收蒜苔的商人都不怎么过来了,他们都知道现在生意不好做,这么湿的天气,要是将蒜苔收走却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就完了,不但不会赚钱怕是还要赔钱,得不偿失。

秦家屯附近几个村子种大蒜的可不少,抽出来的蒜苔也不少。

上次秦奋拉了一车蒜苔到城里没多久就卖了,乡亲们都把他当成了能人,求着他帮忙卖蒜苔。

秦奋勉强答应了。

他觉得自己好歹也在城里认识几个人,总比其他人两眼一抹黑,在城里谁都不认识强一点儿。

秦奋开始一车一车的往城里拉蒜苔。

这么多的蒜苔。

惠仁堂是吃不完的。

李家更是吃不完。

李平安就让他拉到菜市场上去卖给那些摊主,实在卖不完就弄到六院食堂去。

食堂那些厨师们听说是李平安的亲戚想要便宜卖一点儿蒜苔,他们都很乐意帮忙。

李平安还让秦奋到扎钢厂食堂去试试,食堂主任也答应了,这段时间天气不好,秦奋直接将蒜苔从乡下拉过来,送货上门还便宜,他们自然是愿意要的。

六院特别是扎钢厂食堂愿意要蒜苔,销路算是打开了。

秦奋源源不断的从乡下往城里送菜。

起初完全是帮乡亲们的忙,后来想了想,还是稍微赚一点儿吧,自己不能白忙活不是?

他往菜市场送蒜苔的时候多少加了一点儿,每天也能赚几千到一万多块钱。

秦奋干的更欢实了。

除了蒜苔还往城里送菠菜。

此时蔬菜还没有实行统购统销,他倒是找到一个好差事。

有时候妻子或者是儿子、女儿也跟着过来。

七八岁的秦京茹跟着父亲在城里玩一整天,再和父亲到饭店里吃一顿午饭,别提多高兴了。

因为是为社员们解决困难,有时候会计还会给秦奋记工分,他算是两头吃。

真要算起来,比刚刚进城的秦父、秦母赚的还多呢!

秦奋一家子经常到四合院儿给李家人送菜,慢慢的混熟了,秦京茹还在李家住了几天,和秦淮茹睡在一起,没办法,李平安只能到隔壁李林、徐氏住的房间去睡。

秦京茹这样的小女孩居然也知道帮着大人哄李业这个小家伙,才几天的时间两人就混熟了,秦京茹跟着堂姐摸李业鼻子、小脸的时候小家伙居然没有哭。

小主,

秦父、秦母终于还是到监狱里看望儿子了,虽然住了三个多月的监狱,秦淮河这家伙瘦了不少,但是精神头还好。

这家伙正年轻,还对狱友说自己是拿刀捅了人才进来的,要不是被捅的那个人被医生救过来了没死,他说不定就出不去了,甚至连蹲监狱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吃枪子儿了。

狱友们都害怕了,躲他都来不及,更别说欺负他了。

秦淮河询问父母的近况,秦父说大儿媳妇生孩子了,还是个男孩儿,女婿将他们也弄到城里在惠仁堂工作,每天都能见着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