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史鄙夷他这个人屠,李四有瞧不惯他们文人所谓的傲骨,两人不顾在皇帝面前,直接唇枪舌剑毫不客气。
李四有冷笑道:
“司马迁曾经给汉武帝作过起居注,他的一部史记,里面夹杂了多少东西?你是不是也准备以后写一部野史啊?”
这一下直接怀疑他的操守,但李四有抬出了史官们的老祖宗,张太史无言反驳。
此人终于走了。皇帝似有笑意,挥挥手,贴身太监告退,殿内只剩两人。
皇帝开口道:“人口。”
看来传言是真的,皇帝口吃,被首辅万安教了个办法:一句话只说两三个字。
李四有知道问的是自己殿试的考卷。
关于开边市的利弊,他前面写的东西并不出奇,属于老生常谈,唯有控制北地人口的论述是前人没有提到的。他仔细措辞后言道:
“自西晋灭亡后胡虏南侵,始有五胡乱华,南北朝分立,而后北地胡人一直是中原大患。至蒙元时,两宋亡天下,中原沉沦,遍地胡腥逾八十余年,本朝太祖起兵淮右,十载奋战,这才恢复华夏衣冠。“
这开题的引子只是寻常,丝毫不出奇,皇帝皱一皱眉等他下文。
他索性敞开了说道:
“我读史书,有两个朝代解决草原边患的办法值得深思。一个是唐朝,亲近善待胡人,将胡人当作汉人一体对待,对归化的胡人不可谓不亲厚,然而不到百年,这些胡人大多数造反了。
另一个是北方的辽国,他们是辽东胡人起家,深知草原异族的底细,辽国对待草原的办法就是‘减丁’。史料记载辽国在漠北草原筑城,名‘可敦城’,常年在此城驻扎精锐万人,这些精锐唯一的目的就是控制草原,定期在草原上杀戮减丁。
后来辽国将要为金国所灭,穷途末路,一直到最后决战的时候,这可敦城的万余精锐也没有动过。可一直到国家灭亡,漠北草原上的胡人也没有对辽国造成过威胁。
单论控制草原,他们的减丁之策是成功的。”
皇帝深思不语。
他又道:“我大明不一定要学习辽国杀戮减丁,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抓住草原上动乱的本源:人口。
草原能养活的人口有限,唐朝怀柔,哪怕在经济上控制草原,人口滋生后活不下去还是要造反。除非草原人彻底化胡为汉,否则不可一味怀柔。
国朝开边市,北伐,还有其它的策略,必须抓住要害,一切大的长远战略要围绕控制人口来定。“
大致意思已经说完,他闭口不再言。此时也清楚了皇帝为何不让外人旁听,只因这减丁之策有违中原礼教传统。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皇帝沉思良久,露出微笑,开口说:
“不可对,外人言。”
李四有出宫后,皇帝命太监将他的考卷以蜡油密封入铜盒之中,再以金汁封死铜盒,而后存放在宫中秘处。
太监来传讯,说万贵妃等待已久,问皇帝何时去。皇帝挥挥手,自袖中抽出一份奏章放入书房某处,而后去万贵妃那里就寝。
书房太监偷偷翻了那奏章,是大同镇总兵刘印强的奏本,讲的是文臣领兵之害,其中提到是秀才李四有所言。太监暗自将奏本记熟,悄悄出门去通报西厂提督太监汪直。
******
按照大明朝的惯例,状元入翰林院,授七品官,入职之前有三个月的探亲假。李四有打算尽快离开京城回家。
三日后的傍晚,他将随身行李收拾完毕,只等明日天亮后离京,有锦衣卫慌忙来找他通报:西厂提督太监汪直来了,亲自来见他,已经进了锦衣卫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