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技术人员之中里头有不少人可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技术人员,人家还是大毛那边动物学科的研究人员,所以打算把这些鲟鱼的惊人转变当成一项成果来研究,说不准能搞出几篇论文来。
而且战斗民族的行动力相当之高,在他们来到牧场之后的一个月据说就有人完成了一篇不错的论文,而且还顺利的发表在了大毛那边的一篇期刊上。
王陆倒是也知道这事,不过没有太过惊讶,因为他简单了解之后就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就连他这种毕业好几年的人都看得出来,这纯粹就是一篇注水论文。
人家就只是把这些鲟鱼到达维多利亚湖区之后的具体变化,通过数据的方式记录了起来,并且将这些数据和在原产地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然后又做了一些基础工作,比如记录维多利亚湖区的环境温度,水域温度,PH值等等,最后大胆提出猜想,这些鲟鱼受精卵发育如此优秀的原因可能是和当地的这些环境因素有关,实际的结论则是一个都没有。
但即便如此,因为这些俄罗斯鲟和西伯利亚鲟在到达非洲之后的变化实在太过明显,还是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注意和好奇,这也是这篇明显注水的论文最终能够被刊登的原故。
有时候论文不一定得要出成果,提出一些有趣的现象也会受到关注。
不得不说,这位老哥算是一众技术员里头脑子最灵活的,在其他技术员还在苦思冥想如何研究出这些鲟鱼在改变了生活区域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反而变快,身体指标也变得更加优秀的具体原因时,人家直接另辟蹊径先把文章给发了,算是第一个薅上羊毛的。
对此王陆倒也没有反对,反正这对自己又没有什么损失,说不准还能够为自己在湖区当中养殖的那些鲟鱼打开一些知名度,到时候到了产出鱼子酱的时候,销售什么的也会更顺利一些。
只不过王陆没想到,这篇文章引发的第一波对王陆的影响竟然是来自国内。
大概是几天之后,王陆接到了秦教授从国内打过来的电话。
电话一接通,秦教授就是有些狐疑的询问:
“你小子不是说要珍珠蚌吗?什么时候还养殖起了鲟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