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不说话,就必须一鼓作气,在别人阻止自己说话之前说出来,并且尽可能说到点子上。直接说秦始皇的决策不对,那是肯定不行的。秦始皇已经说了,谁再敢为这些儒生、方士辩护,就会被发配边关。
所以,先顺着秦始皇的意思来,然后再引导他改变主意。果然,秦始皇本要发怒,但听了刘信的话,又引起了好奇:“杀之还不足以平民愤,世上还有比坑杀更好的惩罚?”
刘信朗声道:“不错!皇上乃是我大秦帝国万民之主,受万民拥戴。这些儒生、方士让皇上发怒,天下百姓也都对他们恨之入骨!仅仅坑杀了他们,他们死了也就死了,生前已经享受了荣华富贵,死了之后一了百了,其实是便宜了他们!所以,倒不如把他们永远地囚禁起来,终身不予释放,让他们时时刻刻为自己的罪行感到忏悔痛苦,让天下百姓每天都可以唾骂他们,等他们忏悔得差不多了、百姓们骂够了,那时再杀他们也不迟,这,岂不是比现在就直接坑杀他们,更能体现对他们的惩罚,更能顺应天下百姓之心?”
这,说白了,也就是建议秦始皇,用“终身监禁”替代“死刑”。
用“终身监禁”替代“死刑”的建议,当然是极端超前的,即使在现代社会,也还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在这个时代,更不可能为秦始皇所接受。所以,刘信并没有直接这样建议,而是留下了将来可以再杀他们的伏笔,这样秦始皇听了也不会觉得刘信其实是在反对他。
至于将来什么时候再杀这些儒生和方士?秦始皇都还不知道能够活多久,过了几年,谁还记得这些事情。
对于这些儒生和方士,刘信当然也没有什么好感。可是,既然撞上了,就得救他们一命。只因为,他知道,“焚书坑儒”这种做法,对后世的影响实在是太坏了。某种角度来说,华夏后来的封闭、落后,追根溯源,都能从这件事上说开去。
要是没撞上,刘信也管不了那么多。但既然撞上了,能够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他就该做点努力。这,不是为秦始皇,不是为大秦帝国,而是为了后世的华夏文明和华夏民族。
秦始皇没有立即说话。
满朝的文武,倒是开始了小声嘀咕,有些哗然。赵高和章邯,原本都为没有能及时制止刘信说话而焦急惶恐,但此时,看刘信的眼神,也有了变化。
“李斯,你怎么说?”秦始皇只是沉默了片刻,便半闭着眼,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