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的大学思想政治课程,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得通过的必修课。
拿着笔记坐在前排,在众人的瞩目中,这个男生开始了日常的学习。
这里是学校,学校知识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有机会获取生产资料,而人不是光靠吃饭就够了的,还得有思想,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粟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十分年轻,非常有活力的样子:
“同学们吃了吗?”
“吃了。”
“好,那我们今天从人们最基础的生活物资,一切的根本,食物以及土地产出说起。”
说着,已经点开课件,上面是几种经典的作物,农耕文明的伊始。
唯物主义辨证法离不开自然、社会、历史,以及对这三种事物的观察和总结,正是因为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奠定了如今社会形态的格局。
那是文明之前的作物,歪歪斜斜,浸泡在水洼里的单穗水稻,而配图是远古文明的人类复原图,她们年迈、憔悴、人口数量极其稀少,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这些先祖们,平均年龄不会超过三十岁。
通过扩音器,思政老师那轻灵而坚定的声音,在教室里传播:
“大家可以估计一下,在踏入文明之初,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作物,当时的主食之一,水稻,它的每亩产量是多少?”
“五百斤?”
“三百斤?”
“总不至于两百斤都不到吧?”
同学们面面相觑,她们其中绝大部分是没去过田间劳作的,就算是有所了解,大多也是进入到现代社会后的农业数据。
高中可不会教授这些,已经参加了工作的社会人士也很少会关注这些问题,听惯了某某某当代神农又把亩产产量从一千好几突破到一千好几,给出拦腰斩断的估算,在她们看来,应该是十分贴近真实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