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董方天邀叶云天到花园中喝茶聊天,叶云天向他说了这些年游历时的所见所闻。只见董方天不由的长叹,说起了自己当年跟随武皇煜天林,血战朝歌城,再造修罗场,真可谓是尸山血海,白骨成堆。
因董方天与叶云天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更,于是叶晓钰与小青在王紫嫣夫人的安排下,都早已睡下。
大清早,门外就来人了,说是城东慈云山中来了一帮草寇,专干抢劫杀害过往百姓与客商的买卖。草寇们还霸占了山中的慈云观,把观中的人全都杀了。
董方天听后,即刻命人点齐兵马,前往慈云山剿灭草寇。听说有草寇灭杀了慈云观的人,叶云天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身为道门之人,对草寇残杀慈云观道友一事,愤恨难平。
于是董方天带兵守住慈云山进出之路,而剿灭草寇一事交由叶云天自行处理。叶云天独自来到慈云观,他跃上三清殿的屋顶,小心的拨开瓦片。只见一个强壮有力的草寇,正在殿内强暴少女,墙角还有一群少女吓得直哆嗦,如惊弓之鸟蜷缩在一起。
叶云天掰碎瓦片,以气运之,飞了下去,击中了草寇的后脑,当即殒命。受到惊吓的少女们,衣不遮体地就哭喊着跑出了大殿,立即引起了殿外草寇们的警觉。于是草寇们在一个健硕的男子带领下来到殿内,那男子大声叫嚷道:“二弟,你死的好惨啊!到底是哪个挨千刀的,还不快给爷爷,滚出来!”
叶云天破顶而下,懒得问东问西,直接开杀,原来这伙草寇,都是逃兵。 所以草寇们或多或少,还有两下子,可在叶云天面前,就是一坨屎。
草寇们被叶云天杀得哭爹喊娘,除了一些嘴甜的,留下了一条命。而那个带头男子就没有那般好运了,直接被叶云天活活嵌在了大殿内的石柱内。至于向着山下跑去的草寇,,也被埋伏在各处隘口的官兵,给射成了刺猬。
叶云天来到殿外,眼前的景象让他义愤填膺,不敢相信。观中弟子与香客竟被剁去手脚,扔到眼前的池塘中,花园与草地上横七竖八,躺着衣冠不整前来进香的女施主。
压抑不住内心愤恨的叶云天,按照草寇给出的信息,在慈云山的一座山神庙,追上了真正的草寇头领。这次叶云天没给草寇头领任何生的机会,打的他全身经脉寸断,骨骼变形,并将余下的残躯扔到山中喂狼。叶云天也在此人身上得到一只金色的符笔,虽不会用,但也算是不枉此行
董方天在叶云天的协助下,剿匪成功,他命人将所有擒获的草寇,统统装车游街。随后在城中,全部当众斩首,用以震慑那些包藏祸心之人。
晚上郡守府格外热闹,高朋满座,几乎全城的世家大族多派人来了。晚宴上叶云天得知董方天,原名耶律霍达,南蛮哀牢国人氏,正是花衣男子的族人途经哀牢国时,在街边发现奄奄一息的他,而后带回了南山郡城。董方天的夫人王紫嫣,竟是无尘大师的妹妹,难怪长得如此冰清玉洁,宛若仙子。
晚宴结束后王紫嫣,单独见了叶云天,问了很多关于无尘大师的事,看得出她很想念哥哥。
这日,南山郡城西北方的紫青山天生异象,有神霞降下,光芒万丈。
此刻小青正在城中协助董方天,照顾安抚无家可归之人,于是他将叶晓钰托付给王紫嫣照看,独自前往紫青山。
经过几日的路程,叶云天来到紫青山下,通过当地村民得知,前几日却有神霞降下,并伴有巨大的声响,似乎有东西从空中落下。这紫青山中还有一道观,名紫阳观,常年大门紧闭,从不对外迎客。而观主本人乃是一位隐世大能,至今未曾离开过道观,观中也仅有他一人,所以他的样貌,从未有人见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让叶云天听的云里雾里,好奇的他,直奔紫阳观而去。
穿过一片茂密的柏树林,经过一条清澈的小河,一座古朴的道观,出现在了他眼前。
敲了半天的门,却是无人问津,叶云天只好翻墙而入。观内除了一座没有窗户只有小门的铜殿,一口井外,就是满地种植的各种药草,看来观主喜好炼丹。
叶云天步入铜殿内,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扑面而来,一座炼丹铜炉就在铜殿中央,书架上还摆放有各种炼丹书籍,长桌上还有大量药草与少许凡品灵石。
叶云天走出铜殿,打了一桶井水,用来解渴,此水清甜,有生机之效,难怪园中药草会长得如此生机勃勃。
怎么都入夜了,也不见观主回来,于是叶云天便席地而睡。三日过去,依旧不见观主回来,叶云天只好出门,向着落下神霞的山顶而去。来到山顶,叶云天大惊失色,除了被击碎的岩石,就是被烧焦的古树,地上还有一个残留的黑影,看着像是个人,莫非就是观主。越想越觉得可怕,叶云天急忙离开了山顶,又回到紫阳道观中,他将有用的药草,有价值的炼丹书籍,还在丹炉中,找到几颗不知为何物的金丹,都一并收到乾坤无极袋中。
叶云天回到南山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知了董方天,并询问南山郡可有精通炼丹术、符箓术的高人,这让董方天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正当叶云天愁眉之际,董方天派人送来一封信,让他拿上信去一趟东夷崂山真仙宫。因路途遥远,真仙宫又不在天晟朝管辖范围内,所以此行前途未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叶云天打算只带小青同行,将叶晓钰托付给了王紫嫣照看。
这日艳阳高照,叶云天带着小青便向东夷崂山真仙宫而行。当二人出城门时,见到了前来送行的董方天,王紫嫣,叶晓钰。并且董方天还赠予叶云天,诸多金银与少许凡品灵石,让他路上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