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夸大成果

杨广也察觉到了总管府一众幕僚们士气不振,但他也无可奈何,朝堂上主管财政的官员愁得夜不能寐,整天的掉头发,实在是变不出钱粮来。

要是王朝中期,少了钱粮大不了找泥腿子伸手,苛捐杂税一顿摊派,也能解燃眉之急。

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国家草创,不施恩于民,反而剥削百姓的。

杨广只得在官舍里召开宴席,抚慰僚佐。

晋王还是那个人人称赞的贤王,众人也不敢对长安城里的杨坚有怨言,于是协助杨坚捣鼓出这一套俸禄制度的人就成了背锅对象。

不仅是并州总管府幕僚,但凡六品及以上官员,没少在背后谩骂内史省官员

内史省负责决策,这个锅当然得他们来背,也就澈哥儿逃得早,否则作为八舍人之一,也得跟着两位主官虞庆则、李德林遭人埋怨。

只是有得必有失,给皇帝背了黑锅,也不是没有回报的。

当然,李德林除外,没办法,由于反对屠戮宇文氏,在杨坚看来,李德林便不能与自己同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并州总管府下辖二十四州田亩清查与括户陆续完成,但数据提交上来,却惹得崔澈颇为生疑,总感觉这数据不大对劲。

鉴于后世文献中的隋朝官方数据严重掺水,崔澈有心仔细核对。

隋朝官方数据注水到了何种丧心病狂的程度,人口不能具体统计,但可以拿田亩举例说明。

隋朝开皇九年,垦田4940万顷,而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也就是人口达到峰值的这一年,有田1430万顷,不足隋朝开皇九年三分之一。

到了隋炀帝中期,田亩数据更是达到骇人听闻的5585万顷,是2015年中国耕地面积两倍以上。

而朝廷是要根据这些虚假的数据征纳税收,田税以外,还有人头税、户税等等。

数据可以虚报,但国库收入不能少,最终不还是转嫁在了泥腿子们的头上,世家大族们可不受这份委屈。

原本派去各州督促的总管府书吏,是担心各地州郡官员不肯尽心办事。

只是没想到他们为了政绩,太过用心。

得到书吏们回报,崔澈终于确定,这份清查数据,无论隐户,还是田亩,掺水都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