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凤稍稍凝思,便下笔如有神,从科举的角度切题。
其实孔太师和先帝爷已经为科举制度打下了基础,他只需在某些地方稍微改进一番,就可以直接用。
比如……
在各府、各县建立公办学堂文庙,这没人有意见吧?
其实徐锦凤也在豪赌!
置办学堂收拢读书人,而文庙则让读书人凝聚信念,但到底能不能让文人士子凝聚出文宫……
他倾向于可行!
因为道教和佛教,皆是以道观、寺庙来传承的。
那么儒教为何就不行了呢?
当然,这儒教的圣贤……肯定是要由高个的、天塌了都能顶的来当,而他则在圣贤背后猥琐发育。
他心里也有了最适合的人选——孔颖琳!
三朝老臣,又是建安帝的帝师!
这资历太够了。
四世三公的灵氏、源远流长的王谢两族,这等顶级世家也得给孔家一个薄面。
由孔颖琳来主导这一切,还能让人产生一个错觉,这只是士族内部的矛盾。
除此之外,还要将科举细节化。
毕竟,每年一次的春闱和殿试,太频繁了。
而且,考生们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就比如这一届,才子云集,四大才子都扎堆一起,比往届的质量不知高出多少倍。可想而知,这竞争压力就大多了。这也使得好多有真材实料的学子落榜。
所以,科举考试必须细化!
而且现在的科举制度太随便了。
只要是家世清白之人,都可以来京师贡院报名参加贡试。
看似面向了大梁所有人,显得很公平,但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
盘缠!
士族当然无所谓。
但是寒门和平民呢?
从大老远跑一趟京师得花多少精力和钱银?
考中了还好,可万一没考上,那就血亏,乃至三五年都缓不过这口气。
这也导致好多有抱负之士望洋兴叹,实在是赌不起啊!
所以,这一点也必须要改!
徐锦凤再一次使出了“拿来主义”这一大招!
科举,细化成四场。
第一场当然是童生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