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禑进门的时候,乾清宫的东暖阁里,老四正和川陕总督博霁(jì),吵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
“臣儿胤禑,恭请圣安。”
“起吧。”康熙摆了摆手,说,“你来的正好,他们为了军粮补给的数目字对不上,吵得快把乾清宫的屋顶掀了。”
“别吵了,吵得脑仁疼,各自把你们的意思,告诉给十五阿哥。”
老四清了清嗓子,大声说:“从中原地区运粮进陕甘,运进去十石,只得一石……”
博霁却反驳说:“四爷,您少算了路上的开销,运进去二十石,只得一石粮……”
胤禑一听,果然不出所料,真是算账的问题。
而且,老四真是个军事盲,他在康熙的面前,露了丑却不自知。
以前,胤禑整理户部账册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大类,就是西北的军事开销。
因为,胤禑惦记着将来的兵权,肯定从西北入手,他就格外留意西北的钱粮和物资的消耗情况。
不夸张的说,胤禑的脑子里,西北的军事概况装得满满当当。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此言果然不虚也!
历史上,乾隆发的问,别人都不懂,就和珅答对了,这是他迅速崛起的起点。
若是一般人,直接照实说,也就是了。
但是,胤禑肯定不是一般人。
西北的钱粮消耗账,精通军事的康熙,肯定了如指掌。
然而,康熙为何不当面指正老四的错误呢?
呵呵,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属于胤禑的机会,开了一丝门缝!
老四精通政务,却不懂军事,康熙肯定有所担忧。
若是胤禑帮着老四补足了军事短板,老四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现在,胤禑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老四的面子问题。
当着老四的面,把账算得一清二楚,这不是让老四难堪么?
让康熙难看,都不可能让老四难堪!
只因,康熙的心胸和气度,远胜于老四那个小心眼。
“回汗阿玛,臣儿对西北的军事,几乎一无所知,连舆图都没看过一张,那敢随意置喙?”
真正的大聪明,都知道进退有度。
只进不退,那是棋盘上的小卒而已,迟早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成为主帅的弃子。
让康熙败点兴致,顶多挨个埋怨,或是一顿臭骂罢了。
当众扫了老四的颜面,那还得了?
事关胤禑将来的福祉和权势,胤禑只得让康熙暂时受点委屈了。
康熙深深的看了眼胤禑,又瞥了眼博霁,等视线落到老四这个军事盲身上的时候,他若有所悟。
“都跪安吧。”康熙的情绪,明显有些低落。
胤禑只当没看见似的,把头一低,跟在老四的身后,一起出了门。
呵呵,康熙掌权了几十年,犯了所有皇帝最容易犯的错误,他是一言堂的思维,不善于换个角度,替他人的立场和利益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