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废太子之后,康熙才恍然大悟,李光地居然是隐藏最深的八爷党。
这么说吧,凡是信任李光地的人,都难逃“出卖”二字。
不过,胤禑并无拉拢李光地之心,更谈不上信任了。
若真有合作的机会,胤禑丝毫也不介意,彼此互利互惠。
毕竟,谁又会和利益过不去呢?
聊了大约半个时辰,直到李光地告辞离开之时,始终没提献俘的事。
呵呵,李光地都不提,胤禑就更不会提了。
有啥可提的?
都有往年的老例在前,只需要调出旧档,啥不明白?
李光地的不提,是想暗示胤禑,本中堂负责的事务,你就别插手了。
胤禑故意不提,也是想告诉李光地,井水不犯河水,你捞你的功劳和面子,我还有大事待办。
这年头,天大地大,兵权最大。
历史上的山陵崩后,老四的手里,并无大行皇帝的遗诏。但是,有隆科多的保驾护航,老八他们空有巨大的实力,却只能干瞪眼。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就是这么个理!
中午,陕西绿营提督徐元,来行宫陛辞。
胤禑因为管着兵部,就被康熙叫了去。
“皇上,陕西地方,各族长期混居,时有刁民聚众闹事,抚臣动辄严令弹压,微臣只得疲于奔命……”
胤禑进门的时候,徐元正在向康熙大吐苦水。
“皇上,仅凤翔府一地,去年就发生了近百起聚众斗殴的抢水惨事……”
实际上,康熙也明白,陕西的问题,表面看似各族杂居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人口大爆炸,衍生出来的抢水抢地问题。
小农经济时代,水资源对于农耕民族而言,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整个大清国,不分南北,因抢水械斗,导致的血案,每年不下数万起。
“十五阿哥,你怎么看?”康熙一边叹息着,一边扭头问胤禑。
怎么看?
和平的方式,完全无解!
不和平的方式,康熙为了装仁君,又不肯答应。
“回汗阿玛,臣儿以为,陕西不宁,则甘肃必不宁。甘肃不宁,则和硕特诸部,皆不宁。”胤禑早就等着这个好时机,向康熙灌输西部边陲的久安之道,“请恕臣儿直言,若不拆而分之,永无宁日!”
“唉,朕何忍子民远离故土?”康熙倒不是真的心疼陕西人,主要是旗人太少了,汉人又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