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十六章:国之根本(2)

北唐 蚕室废人 2537 字 1个月前

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光义、韩重赟、王政忠……

第一轮酒下来,李文革便有些招架不住了。

赵匡胤这所谓的“义社十兄弟”基本上全都是军方背景,其中目前职位最高的李继勋已经做到了禁军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其次便是唐末卢龙军节度使燕王刘仁恭的嫡孙刘光义,现任侍卫亲军龙捷右厢都指挥使,未来将在陈桥兵变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石守信在他手下担任担任侍卫亲军亲卫都虞侯,另外一个兵变的重要角色王审琦现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论官位排在王审琦后面的便是赵匡胤,担任殿前司东西班殿直,和其同品秩的乃是义社十兄弟的大哥杨光义,现任东西班承旨,在他之后是韩重赟,现在担任东头供奉官,还有三个人的官衔也都在八九品之列,刘庆义任左侍禁,刘守忠任右班殿直,王政忠地位最低,任左班借直承天门执戟,那天大朝,站在承天门外看大门的便有他。

从这十个人身上,李文革几乎一下子便了解了赵匡胤为什么在短短七年后便能够黄袍加身成为天子。郭威和柴荣几乎将天下全部的兵权都集中在了殿前、侍卫两军,而赵匡胤的党羽爪牙却早在大周建国之初便已经渗透进了禁军的各个阶层。

柴荣虽然天纵英才,却毕竟没有在军队的基层呆过太多时间,这大概便是他未来能够对赵匡胤推心置腹的根本原因了。若是换了在军队中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从军头一步步走上皇帝宝座地郭威,恐怕赵匡胤绝没有得手地机会吧!

这些未来将主宰天下命运的强人集中在一张桌子上向自己轮流敬酒。李文革在暗爽之余。剩下的便只有苦笑了。

赵匡胤果然是信人,奔波了将近二十个时辰,他却丝毫不叫苦,在交旨后果然守约亲自到界北巷馆驿接了李文革一道前往铁屑楼赴宴。

十兄弟当中此刻虽然也不乏职权相对比较重的,比如刘光义和李继勋,都是四品大将,石守信王审琦都是五品;但是和李文革一比。这些人的官衔便都显得有些轻飘飘的了。李文革的年纪在十个人当中只比杨光义和石守信略小,与李继勋同岁,但是他此刻地身份已经是加府卫大将军衔的节度使。即便不算那个检校太保的虚衔。也是李继勋这种禁军中地散员都指挥使所无法比拟地。

因此一上来,众人自然而然请李文革坐了首座,他稍稍客气了一番便领受了。随即赵匡胤便一个一个为他介绍席间的各位兄弟。

等到一轮介绍完毕,赵匡胤拉过了一个充其量不过十来岁出头的少年,这少年生得唇红齿白,身材修长,脸上总带着一股淡淡地书卷气。两只眼睛里精光外溢,见之使人望俗。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几乎可以断定,这孩子只要没甚么大病大灾,等到成人一定是个罕见的帅哥。

“大将军,这是舍弟匡义,也是家父家母的心头肉宝贝疙瘩,聪明之极,莫看他小,读的书已经比卑职多了。此番听说卑职今日和兄弟们在此宴请大将军,说甚么也要跟来,一睹大将军的风姿神采,卑职拗不过他,便带他来了,大将军请莫怪……”

赵匡义……

李文革尴尬地笑了笑,忍不住多打量了这孩子两眼,却见他不卑不亢地躬了躬身子,抱拳为礼道:“匡义久仰大将军威名,好生敬慕,请大将军受匡义一礼……”

规规矩矩,似模似样……

李文革心中百感交集,看着这个三十年后几乎一手葬送了中原王朝北伐大业地少年,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有心叮嘱他两句,场合却又不合适,只得咧着嘴笑笑,道:“果然是个聪明的少年郎,日后前程,当不可限量。”

赵匡胤拍着弟弟地头哈哈大笑道:“不瞒大将军说,有人给我们兄弟卜过卦,我这兄弟的前程远在我之上。那人说我虽然能够飞黄腾达,跻身朱紫,却终归不过偏裨之位;我这兄弟却是大器早成,三十岁前必然封公拜相,贵不可言。老赵家这点风水,全都寄居在这小子身上了!”

李文革笑了笑,心说三十岁前封公拜相,赵匡义确实做到了,不过,那全是拜托你赵老大所赐吧。若不是你做了皇帝,这么个小孩子怎么可能位列台阁?

他神色一正道:“元朗老弟,这个先生算得不准,你的命格其实极旺,虽然眼下暂时看不出来,不过有一点文革还不会看错,你日后的成就必在我之上,不超过三十岁,元朗必掌旌节!”

这句话令赵匡胤顿时又惊又喜:“大将军还会看相?”

李文革摇了摇头:“卜卦算命,我虽并不排斥,自己却不会,我说你的命格极旺,并不是阴阳之言。”

见赵匡胤不解,李文革笑了笑:“元朗如

只是个七品武官,然则在座诸君,其实以你最为显赫

石守信闻言一动,看了看李继勋和刘光义,笑呵呵道:“大将军语出惊人,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