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方木开始讲述起来。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了感情和色彩。
小幼仪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真的被带入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有一个人,他想要偷走一个大钟,这个大钟非常沉重,他无法直接搬走,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他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想到了这个绝妙的办法。”方木说到这里,忍不住笑了笑。他望着小幼仪那专注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满足感。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然而,‘咣’的一声巨响,把他自己吓了一大跳,他意识到,这样的声音肯定会引来他人的注意,从而暴露自己的行踪,他心中暗自庆幸自己还没有开始搬钟,否则就会被别人抓住了。”方木继续讲述着,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紧张和刺激,仿佛要让小幼仪感受到小偷当时的恐惧和焦虑。
“小偷心生恐惧,担心别人会听到钟声而赶来捉拿他,他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什么人注意到这里,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荒谬的举动——扑到钟上,张开双臂试图捂住钟声。他想:‘只要我捂住钟声,别人就听不见了。’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钟声依然响亮地回荡在空气中。”
“小偷越听越害怕,他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如果自己听不见钟声,那么别人也一定听不见,于是,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得严严实实的,他自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钟声了,于是放心大胆地继续砸钟,然而,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后纷纷赶来,最终,小偷被众人捉拿归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方木讲完了故事,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
“你的行为和故事里的小偷是不是一样的呢?”方木望着小幼仪那若有所思的脸庞,轻轻地问道。
“啊哦!”小幼仪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愧疚的神色。
她低声说道:“爸爸,我明白了。我下次不喝饮料了,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坚定和决心,仿佛真的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并且决定要改正过来。
方木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之情。
他知道,小幼仪虽然犯了错,但她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过来,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他轻轻地拍了拍小幼仪的头,宠溺地说道:“好孩子,爸爸相信你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