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技术科的氛围

陈超骑着车缓缓进入轧钢厂,厂里的氛围一下子变得热情起来。一个个都笑着打招呼,这热情并非毫无缘由,毕竟陈超所设计的东西对于国家的建设而言,就像是坚实的基石,起着添砖加瓦的关键作用。

走进技术科,陈超发现居然大部分人都还没来,只有王书文和刘宇轩这两个年轻的身影在桌子前忙碌着。他们一看到陈超走进来,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站起身来,挺直腰板,恭敬地向陈超问好。陈超微笑着点点头,随后朝着两人走去。

来到桌前,陈超看到桌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和书籍。他心中着实挺惊讶的,在他的印象里,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往往还带着些青涩和懵懂,容易被厂里复杂的环境或者工作的压力影响,而这两个年轻人却如此专注于工作。这满桌的资料足以说明他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陈超心想,没想到这两个刚出来的学生思想觉悟还挺高的。

他拿起一本资料,翻了翻,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字迹工整,还画了一些图表辅助理解。陈超不禁问道:“你们两个来这么早,还这么认真地看这些资料,是在研究什么新的技术难题吗?”

王书文连忙回答道:“陈副科长,我们觉得厂里的一些生产流程虽然已经很成熟了,但是还有可以优化的空间。我们就想着多学习一些知识,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提高生产效率呢。”

刘宇轩也在一旁点头,补充道:“是啊,陈副科长。我们知道自己刚毕业,经验还不够,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多参考一些资料,肯定能为厂里做出贡献的。”

陈超听了,心中满是欣慰,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说:“你们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很好,年轻人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以后要是遇到什么问题,尽管跟我说,我会尽力帮助你们的。” 两人听了陈超的鼓励,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干劲也更足了。

陈超心里很清楚,对于科里那些不服他的人,他没打算过多地去管束。在他看来,新官上任,有人不服气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他深知在这个时候,用实际行动做出成绩远比任何言语上的争辩都更有力量。

他对王书文和刘宇轩一番肯定之后,便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陈超坐在办公桌前,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工作。他知道自己新的图纸,这对于厂里的生产发展至关重要。他心里有个盘算,等新图纸出来并且投入使用的时候,看看科里有没有一直顺着他的思路走、积极配合工作的人。如果有的话,他不介意将功劳分摊给他们一些。毕竟,如果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班底,以后开展工作就会更加顺手。

陈超悠然地泡了一杯茶,轻抿了几口后,时间才缓缓流逝,外面这时才传来同事们陆续到来的声音。他不慌不忙地拿起桌上的报纸,仔细地看了起来。在他看来,紧跟时事是个不错的习惯,而且在这种暂时不忙的时候,总比装出一副忙碌的样子要好得多,那种装忙的感觉可是相当累人的。况且,在这办公室的空间里,看报纸就是一种现成的放松方式。

而在旁边的办公室里,王金利来上班的时候,一眼就瞧见陈超正坐在办公桌前惬意地看报纸。他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在他眼中,位置的不同仿佛让看报纸这件事都有了不同的 “爽点”。王金利觉得陈超不过是走了狗屎运罢了,他才不相信陈超有什么真本事。在他狭隘的思想里,陈超能坐到如今这个位置,一定是凭借了某些不正当的运气,而不是自身的能力和努力。

杨为民和李怀德正满脸堆笑地接待着王部长,众人站在一旁,看着已经完成并顺利运行的生产线,一辆辆崭新的汽车鱼贯而出,驶向厂外。王部长望着眼前繁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与赞叹。

然而,没一会儿,话题就转到了产量问题上。王部长眉头微皱,语气有些沉重地说道:“现在的产量还是远远不够啊,这可跟不上国家建设的需求。” 杨为民和李怀德对视一眼,赶忙回应道:“我们正在努力组建第二条生产线,只是目前厂里资源有限,各方面都需要协调,进度有些慢。”

王部长听了,脸上的忧虑并未减少,他背着手在原地踱了几步,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神色一动,说道:“之前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那边也对生产这种汽车有很大的兴趣,他们那边生产能力也强,如果能让他们也加入生产,产量问题不就能解决了?” 说着,他连忙问道:“这个生产线需要什么特别的技术或者条件吗?转移起来麻烦不麻烦?”

杨为民和李怀徳听到这话,心中猛地一紧。他们心里很清楚,这条生产线凝聚了陈超太多的心血和智慧,技术复杂且独特,其他人很难掌握。他们有心想拒绝,不想让这来之不易的生产线技术外传,可面对王部长的询问,他们又不敢有所隐瞒,只能如实说道:“王部长,这条生产线是我们厂陈副科长一手设计的,其中涉及到很多独特的技术和设计,其他人…… 怕是不太怎么会操作和建设,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些保密技术需要考虑。” 他们边说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王部长的表情,希望他能理解其中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