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狗血文的皇太后16

下面的官员也不傻,上面神仙打架,下面的小鬼遭殃,太傅和丞相还没彻底退出交权之前,谁也不想冒险投向皇帝。

上面的大佬罢工,下面的小鬼就当给自己放假了。权责之内的活是能干则干,不能干就拖着,拖一天是一天,很多事情拖着拖着就不了了之。权责之外的事更是直接往外推,能当京官的没有几个傻的,干活可能不行,但甩锅肯定是一把好手。

皇帝却不知道下面百官的心思,一心只想着亲政后大展身手,以前都是太傅和丞相限制他的发挥,他一定能做个好皇帝。

结果第一天批奏折就让他批到头晕眼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折子,什么事情都要上报,下面的官员屁大点事都要写个长折子,天气变化了,哪里出现祥瑞,甚至没事还要写封折子问问皇帝的身体健康。

第一天他就受不了,可让他取消朱笔御批也不乐意,好不容易收回来的权利怎么能放手给别人。罢了,遇到这种折子直接扔一边算了。

剩下说正事的折子还是有不少,关键是写得长,一件事啰嗦一大堆,看完也浪费时间,真正要处理好更难。很多事皇帝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把六部官员叫过来询问,一个个你推我,我推你,最后没办法给出的答案还不知道能不能行。

皇帝心里憋着一肚子气,想撒都不知道找谁,六部尚书也有努力处理事情,但很多事情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上面的给出大方向也要下面的人执行得好,执行不好只会生乱。

这些能等的事还好,可以放着慢慢处理,但突然发生的天灾却不会给皇帝时间让他慢慢处理。

眼下江南一带发生水灾叫穷的折子,江南可是鱼米之乡,是天下的粮仓。一省受灾,整个天下都受影响,不仅要震灾,还要考虑粮价上涨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天下震动。

皇帝也知道要赈灾,可户部银钱不多,拿什么赈,还有这个主持的人选,谁敢保证负责的人不会从中大捞一笔。历朝历代的史书都写着,户部尚书都不敢保证自己去主持震破会不会出事,他肯定不会直接捞银子,但是身边的族人姻亲会不会借着这个机会发一笔灾难财。

他倒是想两袖清风,但族人亲戚要做生意发财,他还能拦着不同意。下面的人见他都拦着,只会误会是他支持,更不敢拦着,这不是贪污也胜似贪污了。

户部尚书不想羊肉没吃还惹一身骚,面对皇帝的询问果断表示没有人推荐,只要不是他推荐人手,出事也和他没关系。赈灾本来就是难事,没有一点能力,面对灾民很容易就变成官逼反的局面。贪处理不好,不贪也不一定处理不好,这样的好机会还是交给别人去。

其他人也不傻,谁也不接这个难事,倒也有人主动站出来,但这样的人别说几位尚书看不眼,就是皇帝也嫌弃。他只是没经验,不代表傻,宗室的闲散人员,一个只知道喝酒打架的王爷想去救灾,摆明是打赈灾款的主意。

顶着长辈的名头,真要贪污回京,哪怕是皇帝也不好动刀子杀人,还有其他宗室亲戚看着。他要敢杀人,怕是一堆亲戚得找上门闹事。

王爷有些遗憾没机会出京,却也没放在心上,他这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事。

天灾不等人,皇帝急得上火嘴角生泡,朝堂上的百官却还是没有好办法。历朝历代这样的事没少发生,前人都想不到好办法,他们能怎么办,只能按着过去的经验来。

皇帝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捏着鼻子默认大臣的提议,就按前朝的办法来,人选也好办,既然都不愿意去,那就安排柳家的人去,正好柳家的罢官后一直没有合适的职位。

他是给柳家机会,柳皇后倒是心里感谢,柳家却一点都不高兴。他们要愿意吃苦干活,又何必努力送女儿进宫。百官都不愿意干的苦活就推给他们,干得好没有功,干不好还要受罚,别说捞银子,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柳家主也没办法,皇帝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当着文武百官下的令,他不去也得去。还好他不是个傻的,让他负责可以,助手也挑了不少,都是几大世家的人。他跑不掉,其他人也别想跑,必须跟着垫背。

柳家主想得挺好,却没想到世家子弟一个比一个精明,让他们干正事不行,但是逃命跑路却是第一名。半路上有人风寒犯了,有人摔断腿,还有人食用野生菌中毒,总之各有各的意外。

太医院的太医和当地名医都把脉之后都给出意见是必须要原地休养,继续赶路只会加重病情,严重者可能小命不保。怎么办,皇命不可违,救灾的队伍不可能停下来等他们,但几个身体不适也不可能再跟着队伍下江南。

结果就是柳家主带着人马赶到江南时,除了身边的随行的太医、护卫和下人等人,几大副手全都消失在半路。下面的小吏倒是有不少,但这些人有什么用,除了能干活,背锅都嫌职位小。

柳家主除了祈求老天爷开眼,剩下就是给柳皇后写信,让她一定要给皇帝吹枕头风。不管事情办得好坏,他关键时刻接下苦差事,皇帝可不能亏了他。

柳皇后不懂朝政,收到信却不以然,赈灾能有什么事,办不好也是当地官员的错,她爹只是当个钦差大臣送银子去的,能有什么错。

事实证明柳家主能力不行,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他带着银子下江南,结果还没入城见到城外被洪水洗刷过的良田和城墙下围着的灾民就知道事情不好办了。

靠着随行的几百官兵他们一行人倒是勉强入城,但不安顿好城外的灾民,城里的人怕是夜里睡觉都睡不安稳。当地知府也知道这个道理,虽然不给灾民进城,却一直有安排人在城外施粥。

说是粥,却是清汤寡水,一方面是灾民太多,粮食不够吃,另一方面也是不敢让灾民吃太饱,担心他们吃饱就要闹事。

现在钦差大臣到了,还是皇后的父亲,天塌下来也有个高的顶着,他总算能喘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