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惊变朝堂风云涌,将权之问困忠良

再次回到明朝 冷榆枫 2980 字 1个月前

孙承宗点头称是:“陛下考虑周全,将他们逐出京城,既能清除朝堂隐患,又体现陛下仁慈,未取其性命,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仿若对天子宽容的赞赏。

朱由检附和道:“皇兄此举既显威严又有宽容,臣弟钦佩。”他的声音真诚,透着对皇兄的敬仰。

朱由校又道:“左都督田尔耕、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锦衣卫指挥崔应元以及东厂理刑官孙云鹤,这些人在特务机构为恶多年,制造冤狱无数,迫害忠良。朕已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定要重审严办,他们必须为自己的罪行付出沉重代价,或斩首示众,或流放边疆,绝不能姑息。”他的声音愈发严厉,仿若雷霆之怒,在偏殿内回荡。

孙承宗神色严肃,仿若被那罪恶的阴影笼罩,说道:“陛下圣裁,这些人手中权力过大,又肆意妄为,若不严惩,难以安抚那些被他们迫害之人的冤魂,也无法让天下臣民信服陛下整肃朝纲的决心。”他的眼神中透着对受害者的同情与对正义的坚守。

朱由检也义愤填膺地说:“皇兄做得对,这些人就该受到严惩,臣弟若是有机会参与审讯,定要让他们把所有罪行都交代清楚。”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仿若要将罪恶焚烧殆尽。

朱由校看着朱由检,微微点头,露出一丝欣慰:“信王有此决心甚好。如今,在清理阉党之余,朕也在考虑选拔贤能之士,重振朝堂。像被阉党诬陷罢官的吏部郎中邹元标,此人刚正不阿,才学出众,朕欲重新起用他,孙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孙承宗眼中一亮,仿若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之星,“陛下独具慧眼,邹元标确是难得的人才。他当年敢于弹劾阉党,就足以证明其勇气与担当。若能重新起用,必能为整顿吏治带来新的气象。”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仿若对贤才的渴望。

朱由检在旁若有所思地说:“臣弟听闻邹元标之名,他能坚守正义,不惧权势压迫,若为朝廷所用,定是一大助力。”他的眼神中透着对邹元标的钦佩。

朱由校继续说道:“还有御史杨涟之子杨之易,其父虽然误入歧途,他却能坚守信念,读书明理,朕想破格提拔他进入都察院任职,让他为大明效力。弥补杨涟的过错。”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感,仿若在对过往的错误进行救赎。

孙承宗赞同道:“陛下此举甚善,杨之易若能进入都察院,可展现陛下胸怀,可谓千斤买马骨。”他的声音中带着对天子决策的赞赏。

朱由检也说道:“皇兄此举可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有改过的机会。”他的眼神中透着对皇兄宽容的理解。

朱由校继续说道:“如今大明内有阉党余孽待清,外有边患之忧,军事之事,关乎社稷存亡,朕心甚忧,二位且谈谈当下的军事局势与应对之策。”他的声音凝重,仿若被沉重的使命感压弯了脊梁。

孙承宗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后说道:“陛下,辽东之地,后金虎视眈眈,皇太极野心勃勃,其八旗铁骑战力凶悍。可在蓟州、辽东诸地增筑城防,效仿古时坚壁清野之法,以城为依托,抵御后金攻势。京营之兵经过训练,配以火器,已经有一战之力可与建奴一战,只是良将难求。此外必须军饷不能拖欠,此消彼长平定建奴指日可待。”他的眼神坚定,仿若一位临阵指挥的将领,在规划着战略布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由检在旁仔细聆听,微微点头后说道:“孙大人所言甚是,然军饷之事亦为关键,若军饷不足,士卒难以安心操练,更无斗志上阵杀敌。臣弟以为,当清查各地赋税,严惩贪官污吏,将所得充实军饷,此为强军之根基。”他的眼神中透着对军事的敏锐洞察。

朱由校微微皱眉,思索片刻道:“赋税之事需妥善为之,不可扰民过重。朕听闻西洋有火器之利,威力颇大,孙爱卿,你看可否引入,以助我大明军队?”他的眼神中透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对军事力量提升的渴望。

孙承宗回应道:“陛下圣明,西洋火器若能善加利用,确可增强我军战力。可招募能工巧匠,研习制造之法,同时选派聪慧将士学习操演技巧。然火器制造需耗费大量钱财与时间,且不可过度依赖,仍需注重士卒武艺与战术配合。”他的声音沉稳,仿若在权衡利弊得失。

朱由检接着说:“皇兄,臣弟曾听闻戚家军当年阵法精妙,若能重拾此等阵法,加以改良,用于现今军队训练,或可提升军队协同作战之能。”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灵感的火花,仿若在挖掘历史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