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翔与张嫣、柳如是作别后,踏上了前往盛京的路途。马蹄声声,踏碎了岁月的宁静,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将他的思绪带回到了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途径宁远,城垣依旧斑驳,那是岁月与战火交织的痕迹。遥想当年,他与赵率教将军并肩作战,赵将军性烈如火,每逢战事总是身先士卒,那坚毅的眼神仿佛能穿透战场的硝烟,洞察敌人的一举一动。榆翔记得,在一次小规模的遭遇战中,敌军突袭,形势危急,赵率教毫无惧色,手持长枪冲入敌阵,左挑右刺,如入无人之境,硬生生地将敌军的攻势遏制住,为援军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彼时的宁远,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却因有袁崇焕的坚守而屹立不倒。袁督师高瞻远瞩,精心布置防线,他的军事谋略犹如一盘精妙的棋局,每一步都算计得恰到好处。榆翔曾有幸参与袁督师的军帐议事,目睹他对着地图指点江山,分析敌我态势,那沉稳的声音和笃定的神情,给城中的将士们注入了强心剂。袁督师常说:“守宁远,乃守大明之门户,吾等责无旁贷!”在他的感召下,宁远军民一心,多次击退后金的进攻,让这座边陲小城成为后金铁骑难以逾越的屏障。
还有满桂,那位勇猛无畏的将领。他满脸胡须,声如洪钟,战场上的他宛如一尊战神。榆翔清晰地记得,在那场惨烈的宁远保卫战中,满桂身披重甲,亲率敢死队出城迎战。城楼上的将士们看到他在敌阵中奋勇厮杀,大刀挥舞之处,血光四溅,敌军纷纷落马。他的勇猛激励着每一个守城的士兵,让大家坚信,只要坚守阵地,就没有什么能够攻破宁远的城门。
然而,时光流转,物是人非。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土地,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容只能在记忆中找寻。当年的豪情壮志,如今也已化作心头的一抹酸涩。
继续前行,便到了锦州。这里,是榆翔与祖大寿重逢之地,亦是勾起无数回忆与感慨之所。
祖大寿站在城门前,身形依旧高大挺拔,只是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眼神中透着几分沧桑与疲惫。两人相见,一时无言,许久,祖大寿才开口道:“榆翔,多年不见,不想今日在此重逢。”
榆翔微微点头,应道:“是啊,大寿兄,往昔岁月,仿若昨日。”
祖大寿的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当年与诸君并肩作战之景,历历在目。袁督师在时,我等一心报国,只望能守土安邦,护我大明百姓。可如今……”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未竟之言,尽是无奈与悲凉。
榆翔长叹一声,说道:“大寿兄,过往之事,犹如这山河变迁,非你我所能左右。当年你坚守锦州,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已尽了人臣之责。至于后来之事,身处乱世,各有难处,又何必过于介怀?”
祖大寿苦笑着摇头:“话虽如此,可我这心中,终究是有愧。当年无奈之下的抉择,虽说是为了保全将士性命,可在旁人眼中,又岂是那么容易说得清楚?”
榆翔拍了拍祖大寿的肩膀,安慰道:“大寿兄,你之苦衷,我又何尝不知?当年的局势,大明已如大厦将倾,你在锦州苦苦支撑,已是不易。投降之事,虽为世人诟病,但你内心之煎熬,想必更甚。况且,你也曾多次寻机回归大明,这份心意,天地可鉴。”
祖大寿眼中闪过一丝泪光,说道:“我祖大寿一生征战,本欲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可到头来,却落得如此声名。只恨这乱世,让我等忠义之士陷入如此两难之境。”
榆翔抬头望向天空,说道:“这天下大势,岂是你我能逆?我们不过是这历史洪流中的一滴水,虽渺小,却也有过自己的坚持与挣扎。当年与诸君共事,为的是保家卫国之大义,这份初心,从未改变。如今大明虽已不复往昔,但那些过往的岁月,那些一起战斗过的兄弟,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祖大寿默默点头,两人并肩站在城门前,望着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往昔的硝烟战火、欢声笑语仿佛依旧在耳边回响。许久,祖大寿开口道:“榆翔,你此去盛京,路途遥远,多加小心。这天下,不知何时才能再归太平。”
榆翔目光坚定地说:“无论身处何地,我都会铭记曾经的誓言。这乱世之中,唯有坚守心中的正义与善良,方能不辜负那些逝去的英魂。大寿兄,你也保重,若有机会,我们定会再见。”
言罢,榆翔转身,跨上战马,向着盛京的方向缓缓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模糊了祖大寿的视线,也仿佛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渐渐掩盖。但在他们的心中,那些曾经的热血与豪情、痛苦与无奈,都将成为永恒的记忆,伴随着他们走过这乱世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