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今年北大荒的国庆汇演,倒是和以前不一样。”

“嗐,这都是什么陈年老消息了。不是早就放出风声来,这次的国庆汇演,不仅仅有咱们军区,还有钢厂、县里都会参与进来。”

“这可真是要好好热闹了一下了。自从69年后,咱们可算是大大操办了一下了。”

在前往国庆汇演的路上,车兜里的年轻人叽叽喳喳的,就像是电线杆子上的麻雀。

只不过相比起除完四害后,锐减的麻雀数量。

此时大卡车里面,年轻男女说话时嘈杂声,要远远超过麻雀的嘲哳声音。

他们的眼神明亮热情,就像是对于未来有着数不清的憧憬。

随着大卡车缓缓行驶前进,卡车中,不知道是谁先起了个调子,随后,嘹亮的歌声,就从后边的车兜子中响起。

这歌曲不是别的,正是1956年,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

“这是我美丽的祖国。”

“这是我生长的地方。”

……

歌曲顺着蜿蜒的山路,一路飘摇,在迎面而来的风中,快速传播。

此时,秦妙妙正被一群钢厂的旧相识围在一块儿。

曾经北三屯的孩子们,一见到秦妙妙,简直就像是放出笼的小鸡,恨不得一步三回头,绕着秦妙妙打转。

这些北三屯的大家长们,以前面对秦妙妙的时候,还带着几分长辈的心思。

但是如今,秦妙妙摇身一变,进了军区,虽说他们不怎么看人民日报,但是乙肝疫苗这样的大事,即便是钢厂内部,也能听到诸多风声。

就秦妙妙现在立下的功劳,谁敢在她面前拿乔?

别的不说,就连曾经的姚厂长、周科长,在看到秦妙妙的时候,也是平辈相交,甚至还带了几分对于科研知识分子的敬仰。

这年头,虽然在很多地方,知识分子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

但若是真的有真材实料,对于朴素的劳动大众来说,像是秦妙妙这样的研究员,依旧是值得推崇甚至学习的。

这不,这会儿就有曾经北三屯里的叔婶,扯着自家皮娃的耳朵,一边拽着,一边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