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丈量土地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阻碍。一些豪族暗中指使手下闹事,甚至威胁丈量官员的生命安全。但高明没有退缩,他一方面增派军队保护丈量官员,另一方面对闹事者进行严厉打击,杀鸡儆猴。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土地清丈工作终于完成。通过这次清丈,大量被豪族隐瞒的土地被重新纳入国家税收体系,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高明还鼓励商业发展。他降低了商业税,简化了商业交易的手续,在各地设立了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维护市场秩序。同时,他积极推动对外贸易,派遣商船前往南洋、日本等地进行贸易往来,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远销海外,换回了大量的白银。
在政治上,高明建议崇祯逐步削弱豪族的权力。他首先对官员选拔制度进行了改革,打破了豪族对官职的垄断。通过设立科举特科,选拔那些有真才实学、出身贫寒的学子进入官场。这些新官员没有豪族背景,对朝廷忠心耿耿,成为了高明改革的重要力量。
高明还在朝廷中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尤其是豪族官员。这个监察机构直接向崇祯负责,拥有独立的调查权和弹劾权。一旦发现豪族官员有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行为,立即进行查处。在高明的铁腕整治下,豪族在朝廷中的势力逐渐被削弱。
随着高明在明朝的改革举措不断推进,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对局势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这引起了满清的极大忌惮。皇太极深知,高明的存在极有可能改变明清之间的力量对比,于是暗中派出了一批精锐的刺客,潜入明朝境内,目标直指高明。
一天夜里,高明像往常一样在书房中忙碌,思考着下一步的改革计划和军事策略。突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下意识地抬起头,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还没等他做出反应,几道黑影破窗而入,手中利刃泛着寒光,直逼高明。
高明心中一惊,但他迅速冷静下来。他一边大声呼喊求救,一边试图寻找可以自卫的东西。刺客们身手敏捷,配合默契,很快便将高明逼到了角落。高明左躲右闪,身上还是被划出了几道伤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听到呼喊的侍卫们迅速赶来。他们与刺客展开了激烈的搏斗。高明也趁机拿起书桌上的镇纸,加入了战斗。在侍卫们的奋力拼杀下,刺客们渐渐落了下风。最终,大部分刺客被斩杀,只有少数几个见势不妙,趁乱逃走了。
经过这场刺杀,高明深知满清不会善罢甘休,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拯救明朝的决心。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关乎着明朝的生死存亡,绝不能退缩。
解决了豪族问题和国库空虚的难题后,高明又将目光投向了边疆的战事。此时,野心勃勃的清朝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清朝统治者皇太极雄才大略,早就对中原大地垂涎三尺,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和军事扩张,其兵力强盛,八旗铁骑更是骁勇善战,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而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手握重兵,是明朝边疆的重要将领,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同时也极度自私、野心勃勃且首鼠两端。他深知自己的重要性,在明朝和清朝之间摇摆不定,时刻在权衡自身的利益。
明朝军队在兵力部署上,在山海关一线集结了大量兵力,试图抵御清军的入侵。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争消耗和内部腐败,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大打折扣。士兵们缺乏足够的训练和装备,军饷也常常被克扣,导致士气低落。
高明意识到,要想抵御清军,必须先稳定内部。他向崇祯建议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崇祯下令成立专门的监察小组,对各级官员进行严格审查。高明亲自参与其中,他不畏权贵,深入调查,揪出了一大批贪污腐败的官员,将他们绳之以法。这一举措在朝廷内部引起了巨大震动,官场风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了提升明朝军队的战斗力,高明建议崇祯加大对军事的投入,改善士兵的待遇和装备。此时,他也关注到了袁崇焕。袁崇焕,这位明朝的名将,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怀,曾在边疆多次击败清军,威名远扬。然而,他却因朝廷中的奸臣陷害,被崇祯皇帝猜忌。
高明向崇祯力荐袁崇焕,详细阐述了袁崇焕的军事功绩和战略才能,强调在这危急时刻,正是用人之际,应摒弃前嫌,重新启用袁崇焕。崇祯听后,陷入了沉思。最终,在高明的再三劝说下,崇祯决定重新召回袁崇焕,让他负责边疆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