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的时间都没到,皇帝驾崩的消息便传遍了天下。

刘平也穿上了一套孝服,国葬期间连城墙的建设都停了下来。

不过筑城的地基已弄的差不多了,接下来便是城墙和炮台的建设。

又一日而过,同样身穿孝服的李信来到了府中。

二人刚一见面,便谈及了关于筑城方面的问题。

根据李信所说,明朝时期的城墙主要是夯土包砖的结构。

据后面成书的天工开物记载,便是“一分入河沙、黄土二分,用糯米杨桃藤枝混合名曰三合土”

这样一段城墙下来,一里耗银八百两的成本算是很高了。

而且其中还要用到糯米,这可是乱世之中堪比黄金的粮食。

岂能用以浪费筑城,倒不如用十九世纪的基础版水泥了。

这种水泥名为波特兰水泥,不仅生产十分简单,强度还很不错。

单就说成本这一块,便比三合土不知便宜了多少。

烧制这种水泥,需要大量的石灰石和粘土和少量的铁矿石,另就是要用石膏作为缓凝剂。

为此,刘平批给了李信三千两银子,命他去县城之中经于家之手购买矿产。

反正这于家是县城之中最大的商行,调度一些矿产来肯定是不费什么事。

石灰石和粘土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品,几文钱便是能买来一斤。

铁矿石便贵了些,但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倒是石膏这玩意,虽然矿中已经开始生产。

但现在市场消费的主流是当成药材使用的,只有在药房之中才比较常见。

为此,刘平命梁飞亲自跑了一趟县城。

在与一家“仁和药堂”谈拢后,也是顺利的购买到了上千斤的石膏。

所有材料准备完毕了,刘平单独在千户所南城大杂院的附近划出了一块地来。

烧制水泥,需以猛火和细磨。

在南城的水泥工坊内,刘平正忙碌地指挥着匠人们施工。

首先是安排他们建造了几个大型的烧窑,这些大窑将成为后续生产的重要设施。

而在大窑尚未完全建成的日子里,刘平也没有闲着。

刘平又组织人力,从各地拖运来了五十多台大石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