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靖难之役3

在这深似海、波澜诡谲的大明后宫之中,胡顺妃从未奢求过多,她唯一的心愿便是自己的儿子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一生都能过得顺利如意。然而,当她目睹那天幕之上所呈现出的画面——朱柏毫不犹豫地驱马冲入熊熊烈火之时,这个简单而质朴的愿望瞬间破碎成无数片。

但正所谓“为母则刚”,胡顺妃迅速抹去眼角即将滑落的泪花,在内心深处立下坚定誓言: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她定要护得儿子一世顺遂!此时,她低头看向怀中尚还懵懵懂懂的朱柏,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头顶,仿佛要将所有的爱与关怀都倾注其中。

与此同时,身处永乐年间的朱棣正坐在龙椅之上处理政务。突然间,他毫无征兆地接连打起数个响亮的喷嚏来,引得周围侍奉的宫女太监们纷纷侧目。紧接着,朱棣又隐约感觉到自己的臀部传来一阵轻微的疼痛。

他疑惑地皱起眉头,抬头望向天幕。只见天幕之上正播放着有关他往昔经历的种种片段,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回想起当初局势那般险峻,自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隐匿锋芒,只为求得一份安宁。那时的他,起初也不过只是期望能够平平安安度过此生罢了,从未敢有其他非分之想。

然而,后续发生的事情却令朱棣痛心疾首、怒不可遏。他那身为同胞弟弟的老五,竟遭贬黜流放之苦。不仅如此,其他几位藩王亦是命运多舛,其中更有甚者因这一变故撒手人寰。而真正促使朱棣下定决定反抗的,则是他的十二弟朱柏。要知道,朱柏自幼便跟在朱棣身后,朱棣对其性格可谓了如指掌。可谁能料到,最终竟是朱允炆将朱柏逼至绝境,致使他选择以自焚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生命,死后还被加上“戾”这般充满恶意的谥号。一想到此处,朱棣便气得浑身发抖,难以平息心中的愤恨。

其实,朱棣内心深处难免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他不禁暗自思忖:这些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兄弟尚且落得如此下场,那自己和家人又岂能独善其身?面对当时艰难的处境,朱棣环顾四周,发现身边能够信任并掌控局势之人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尽管前途未卜,对于能否取得成功毫无把握,但他深知,如果此刻自己坐以待毙,无所作为,那么等待着自己以及一家老小的,必将是凄惨无比的结局。

与其到时束手无策、任人鱼肉,倒不如放手一搏!哪怕最终失败,至少也曾努力抗争过,不至于悔恨终生。于是,经过数年惊心动魄的靖难之战,如今朱棣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位。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是否真的充满喜悦呢?也许有那么一丝吧,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历经沧桑后的感慨与沉重。

朱棣深知,当他毅然决然地作出那个决定时,无论他此后如何努力、如何费尽唇舌去解释,都无法磨灭那段过往所留下的深深痕迹。对此,朱棣心知肚明,但在朱元璋最初选定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那一刻起,他内心深处便悄然滋生出一种难以释怀的执念。

遥想当年,如果继位之人是大哥朱标,朱棣绝不会有半句怨言。他定会全心全意地辅佐这位兄长,甘愿成为其麾下一名冲锋陷阵的猛将。毕竟,朱标在朱棣眼中不仅德才兼备,更是手足情深的至亲。同样,如果此前被立为储君的是大侄子朱允炆,朱棣或许也并不会有所行动。要知道,他与朱雄英之间情谊深厚,而朱雄英又生得胆识过人、聪慧伶俐,朱棣相信他们定能和谐共处。

然而,令朱棣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朱元璋竟然会将皇位传给曾身为庶子的朱允炆。虽说后来吕氏得以扶正,但朱棣对吕氏始终心存不满。因为在他看来,吕氏远远不及大嫂常氏那般温柔大方。而且,朱棣内心深处一直隐隐怀疑,自己那位备受喜爱的大侄子朱雄英以及大嫂常氏的过早离世,恐怕都与吕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就算是立嫡长子此外,还有朱棣前大嫂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朱允樋。然而,朱棣深知此子已被吕氏抚养得不成样子,彻底废掉了。

朱棣绝不认为英明神武、一生掌控无数大事小情于股掌之间的父皇朱元璋对此事毫不知情。以朱元璋的精明和睿智,又怎会看不透这其中的端倪?

朱棣心想,也许朱元璋心中存有疑虑,但却不敢深入调查。毕竟,那时摆在朱元璋面前可供选择的继承人,或许就只剩下朱允炆一人了。所以,即便明知有些不妥,朱元璋也只能佯装糊涂,权当不知此事。

小主,

朱棣此刻迫切地想知道,远在洪武年间京城那头已然洞悉一切的朱元璋究竟作何感想?他是否知晓自己的种种行径?又会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呢?尽管朱棣内心有着深深的执念,但对于自己所做过的每一件事,他都不曾有过半分懊悔之意。因为他非常明白,如果自己当初未曾付诸行动,亦或是最终落得个失败的下场,那么等待着他们一家的将会是凄惨无比的结局——沦为失败者。而朱棣,无论如何都绝不愿让自己及家人陷入如此境地。

“扶苏,你怎么看,这个大明皇帝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政策?”秦始皇在看到天幕上面讲述了一切因为这个所发生的事情。他要考验一下扶苏,现在的态度。

“父皇!儿臣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这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所以推行分封制度,想必其中定有其深意和考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所付诸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并未得到后世君主们的认同与接纳。就在朱元璋龙驭宾天不久,其后继之君便迫不及待地展开了削藩行动,如此急切的举动实在有些轻率鲁莽了。以儿臣之见,在众多藩王当中,尤以燕王朱棣最具威望且对朝廷构成的威胁最大。

可偏偏建文帝未能当机立断率先掌控住朱棣,反倒先拿那些相对而言威胁较小的藩王开刀。这般行事无异于打草惊蛇,实非明智之举啊!不过呢,话说回来,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做法又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分封后的藩王皆受朝廷的严格节制,其势力范围和权力大小均受到有效管控。倘若建文帝当时能稍微放缓些动作步伐,或许如今我们所见的局面将会截然不同吧。”扶苏在看到天幕上面所讲的这个永乐大帝朱棣之前所发生的事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