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的诸国使者都还在恭敬地站着,听着郑公正在殿内朗声言语。
这一刻,禄东赞心中隐约有些明白了,放眼太极殿的文武,天可汗的手中还有能征善战的将领,这些人都是前隋末年,战争中筛选下来的。
可恰恰吐蕃没有这么多的能人,也没有如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或者他们身后的一众能臣,如张行成,岑文本,于志宁,褚遂良这些后继而来的年轻之辈。
还有更年轻的一辈,那些人……禄东赞都认识,有许敬宗,上官仪,颜勤礼,还有那位还未从天山回来,就已威名传遍长安的薛仁贵。
强人如林的大唐,令人艳羡不已。
郑公朗声道:“陛下!赵公所言,休养生息是不错,可人不能总是安逸,当关中习惯了安逸,习惯了粮食自然成熟,习惯了得天独厚,人就失去勇气。”
“就如当年没有燧人氏取火,人不会烹煮食物,茹毛饮血的人不会长寿,就如没有大禹治水,人们只会一次次在水灾中失去所有,没有神农氏就没有现在的百草药经。”
声音在大殿内掷地有声,郑公接着道:“更不会有现在,人可以休养生息,但不可安逸,臣依旧劝谏陛下,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关于这些话语,李承乾觉得在建设还是在休养生息的问题上,舅舅与郑公缺少一份免责声明,闯祸了不关我事就行了。
可这是大殿,免责声明对皇帝来说没有任何用处。
下朝的时候,朝中很多人还在为了大殿内的争论而纷纷议论。
“今日大殿之内的争论事关京兆府,青雀见皇兄似乎并不在意?”
李承乾道:“有争论是难免的,有些事争论的越早越好,反倒不是坏事。”
李泰疑惑道:“皇兄是要乐见其成?”
“开朝之前孤去见过李道长,李道长说过,即便是他据理力争还是有人反驳他,因谁也没见过这个世间的真相,这个世间的真正面貌没人见过。”
李承乾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耳边是百官离开时候的脚步声,又道:“除非有人能够站在苍天之上,看清楚大地的全貌。”
“否则这种争论会持续很久,可能很多年后,会与诸子百家一样,譬如黄老学说,成为一种人们为之学习与探索的学说吧。”
李泰道:“有时,青雀很佩服皇兄的心境。”
李承乾道:“因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因此让大家都尽力而为,拿出成果才能服众嘛。”
“可吴王兄说土地兼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兴作坊能更好些吧。”
“选择多一些总是好的。”李承乾又道:“去东宫用饭?”
“文学馆还有不少要事,青雀不敢耽误。”
李泰稍稍一礼快步离开。
李承乾狐疑地看着他,总觉得这个弟弟一点都没瘦,他到底有没有在好好减肥。
今天在大殿之上的辩论,郑公搬出了燧人氏,大禹,神农,在争论上赢了舅舅。
当郑公说完话时,舅舅的脸上很明显是有不服气的,但也仅限于郑公
舅舅会向郑公服气,但当时在大殿之上,换一个人,舅舅也不会这么轻易地作罢。
回到东宫,弟弟妹妹正围着摇篮吃着饭,她们就差将小於菟团团围住,一边用饭一边看着这个小家伙。
直到他被母后抱走,她们又有些不舍,还没看够。
李丽质道:“你们一直盯着小於菟作甚,都好好用饭。”
众人这才散开坐回来用饭。
李承乾刚坐下,就有太监脚步匆匆而来,禀道:“太子殿下,陛下召见。”
“父皇是吃不到饭了?”
“回殿下,陛下用过东宫送去的饭食了。”
“那又有何事?”
虽说知道太子殿下向来如此,还是让这个太监很为难地道:“陛下正在看关中的作坊卷宗,有些事要问殿下。”
“孤与少府监的工匠事先有约定,午后要过去一趟的。”
言罢,李承乾看了一眼弟弟妹妹,道:“丽质,你与清河去见父皇,多半是有事要问。”
“好。”
清河也点头,嘴里嚼着饭食,目光明亮,还诧异地眨了眨眼,点头道:“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