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守正创新

“在包容文化中不断前进,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

这是萧大讲师对于学生的谆谆教诲。

台下的学子们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崇敬。萧大讲师见状,微微颔首,踱步于讲台之上。

“今之学子,不可仅埋头于书册,当效古之贤士,游历山川,察民间百态。”萧大讲师声若洪钟,在学堂内回荡。

这时,一个年轻的学子站起发问:“先生,何为古之贤士之行径?”萧大讲师微微一笑,轻捋胡须道:“昔者,孔子周游列国,以仁礼之说化人;司马迁行遍山河,方得成史家绝唱。此皆亲践而得真知也。”

学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向往之光。萧大讲师接着说道:“吾望汝等亦能如此,莫要固步自封,于包容万象之中寻自身之道,他日方可成大器,为家国效力。”

言罢,众学子齐声高呼:“谨遵先生教诲!”萧大讲师望着朝气蓬勃的学子们,欣慰地点了点头,今日之课,算是圆满。

有学子讲道:“萧逸云先生的文献汇总已经超过语录体形式,是一种新的文体格式。”

下课后,几位好学的学子围拢到萧逸云身边。其中一人恭敬地问道:“先生,您创立的这种新文体,可有名称?”

萧逸云沉吟片刻,答道:“吾尚未命名,汝等可有想法?”学子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

此时,一位名叫苏瑾的聪慧学子拱手道:“先生,依弟子愚见,可名为‘述事文’。盖因其既非单纯语录,而是详述诸事道理,故名之。”

萧逸云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笑道:“此名甚好。”

而后数日间,“述事文”之名在学府中传开。其他夫子闻听后,有的前来讨教,有的却心生嫉妒。

一日,一位德高望重但思想保守的老夫子找到萧逸云,蹙眉道:“君此举虽新,然恐乱传统文学之根基,还请慎行。”萧逸云坦然回应:“前辈,文学之道本就应随时而进,若一味守旧,恰似逆水行舟。晚辈以为,包容创新方为正途。”

老夫子听后,沉思良久,默默离去。萧逸云望着其背影,心中暗叹,革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同时在形式与语言方面,萧逸云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萧座师采用民歌的形式,又汲取了自传形式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不久之后,朝廷下令举办一场文学盛事,广邀天下文人墨客参加,意在评选出最具影响力的文体。

萧逸云自然受到邀请,带着他的“属史文”前往赴会。

会上,各种传统文体争奇斗艳。当萧逸云展示“述事文”时,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保守派文人纷纷指责这是离经叛道之作。

然而,一些年轻的学子和思想开明的文人则对其大为赞赏。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皇帝亲临会场。皇帝饶有兴趣地看了萧逸云的“述事文”,说道:“朕观此文,通俗易懂,既能详述事情本末,又蕴含深刻哲理,不失为一种佳体。

文学不应固步自封,朕以为应给予新文体发展空间。”皇帝金口一开,反对声浪渐息。

此事过后,“述事文”正式得到官方认可,得以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萧逸云名声大噪,许多学府纷纷邀请他前去讲学传授“述事文”的写法。

萧逸云欣然前往,他知道,属于“述事文”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