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殿试

武植融合二者智慧。他阐述岳飞培养士兵品德纪律以聚精神力量,引入戚继光选兵、训练之法,还提到改进武器装备的意义。最终将二者融合,提笔便开始在宣纸上写出了兼具思想引领和实操方法的强军治军策文。

宋徽宗看着下方的学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搔耳挠腮。当他看向武植时,发现武植已在宣纸上奋笔疾书。

徽宗顿感好奇,因为“强军治军”这一策论对学子们来说太难了。他们大多是学文的,军事方面的知识匮乏,“强军治军”涉及军事战略、军队管理等复杂内容,对他们而言棘手至极。

但武植这么快就有了思路且动笔书写,这让徽宗满心好奇,他很想知道武植会在策文中写出什么样独特的见解。

约莫半个时辰,武植已然将“强军治军”这篇完整的策论依着脑中所思写就。他缓缓收笔,而后抬头看向了宋徽宗。

宋徽宗端坐在上,目光扫视全场,只见武植已然率先完成了策论。

再看其余学子,有的正奋笔疾书,额头渗出汗珠,仍在笔耕不辍;有的则眉头紧皱,抓耳挠腮,显然还在苦思冥想。

宋徽宗望向这群学子,眼中不禁流露出一丝失望。此次科举,他满心希望选拔出一批熟知治军强军之法的贤才。

大宋一直奉行以文制武之策,他本打算将这些学子中的大部分安排到军队担任文职,为北伐大业储备人才,可眼前这些学子的表现,实在让他大失所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此次殿试仅要求学子撰写一篇策论,且字数不限,故而时间仅有一个时辰。

很快,宋徽宗身旁的宦官高声喊道:“时辰已到,请下方学子停笔,依序走出考场。”

下方众多学子神情各不相同,有的满脸不甘,有的满脸欢喜,有的提笔仍想书写,然而看着两侧紧盯着的大臣,无奈只得放下手中的笔,缓缓走出了大殿。

“快将武植的卷子呈于朕!”众学子离开大殿后,赵佶迫不及待地对身旁宦官下令。

宦官得令,立刻小跑而去,来到武植考桌旁,他神色谨慎,动作轻柔地拿起卷子,随后一路小跑着回到赵佶身边,毕恭毕敬地将武植的策论呈给了赵佶。

下方数位大臣先是把参考学子们的策论仔细梳理整齐,接着便投入到紧张的阅卷工作中。对于赵佶拿走武植策论这一举动,大臣们并未多言。

毕竟无论过程如何,最终所有学子的策论都得呈给赵佶,由他来确定名次。

赵佶接过呈来的武植策论,一眼便瞧见那一手极为漂亮的瘦金体,不禁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