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皇帝登基之前,他们这些人对于接下来的削藩的事情,就做了一番的谋划。
当时这帮人就提出来,应该先把兵权收到兵部,然后手中有了兵权,这样才有保障。
然而,自己和黄子澄为了消除朝堂之上的影响,提出不应该过多的揽权。
同时在五军都督府还有自己人,应该通过削藩的过程之中,逐渐的把兵权收归兵部。
本来按照这样的谋划,最是安全稳妥的,但是自从皇帝去了孝陵回来之后就变了。
“嗯,齐大人有何看法?”
黄子澄听着齐泰的说法,颇为新奇的看着他问道。
“其实要说了解咱们这位陛下,看似什么意见都能听进去,实则心志坚定。
而且诸位不要忘了陛下的年纪,正是青年义气的时候,如此之举怕是不美。
还有在谨慎殿的时候,黄大人谏言之举,也没有打动陛下。
虽然不知道陛下转变缘于何因,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逼迫之举显然不是最佳之策。”
齐泰说道这里,端起身边的茶杯,拿开杯盖,轻轻的吹了起来。
喝了一口茶之后,齐泰抬起头看着思考的二人,脸上浮现出一股莫名。
“尚礼的意思是,此事应该缓缓图之?”
黄子澄这样问显然是把齐泰的说法听了进去。
“不,削藩这件事不应该缓,之前我们旗帜鲜明的推动削藩。
如果这件事上,我们退了,那将是万劫不复。
所以削藩这件事,我们还是应该快速的推动起来。
只是用叩阙上书的方式,我觉得手段是太过激烈了。
自从陛下从孝陵回来以后,整个人的变化是明显的。
对于我们的信任,已经不像从前了。
而且,我们不要忽略了一个问题,陛下的年纪。
如此激烈的手段,只会让我们会陷入更大的被动。
同时,以前陛下对于武勋的态度,现在陛下对于武勋态度。
所以,我认为叩阙上书,只会让这些人联合起来,那时候我们这些人就会真正的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