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扁鹊的后人

没想到今天这个张皋竟然主动找上门来了。黄巢很赞赏这种不贪名利、正直忠义的人,所以欣然接见。

“听说穆宗皇帝派人找过你,没找这是什么原因?”黄巢看着这个有点邋里邋遢的人跟印象里淡泊名利的隐士无法画上等号。心想这大概就是隐士的做派吧,不过黄巢最好奇的还是张皋为什么上书之后就消失了,所以直接问道。

“真人,因为郑注!”张皋长叹一声说道。

“这跟郑注有什么关系?”黄巢疑惑。

“因为郑注是我的师兄……”黄巢更疑惑。

说起这个郑注,他和王守澄并称唐末两大奸佞,算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小人一个,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郑注出身寒微,为江湖游医。以医术结识襄阳节度使李愬,任节度衙推。后经宦官王守澄荐举,任佐卫、评事、御史、检校库部郎中,官至昭仪节度副使。

这个郑注在中国历史上干了一件大事——他引发了着名的“甘露之变”,“甘露之变”指的是发生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宦官势力得胜,造成朝廷中上千名多官员被杀,以至于“亲属无问亲疏皆死,孩稚无疑,妻女不死者没为官婢”。

"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当然这一世敬宗李湛还没死,文宗也不知道还能不能上位,但这并不影响郑注作恶。

这个郑注现在担任检校库部郎中,但是因为依附王守澄并深得信任,成了王守澄在官场的代言人,靠着这层关系郑注卖官射利,贪赃违法,贿赂公行,不避人耳目。

历史上记载,他死后,度支籍其家产,得绢百余万匹,他物称是。他在善和里修建的府第,飞庑复壁,莫有人能相比。

同时,郑注又勾结京师轻薄亡命之徒和各地方镇将吏,常在家中聚会,以张声势。在朝内,郑注出入神策军中,无人敢问。与宦官王守澄昼夜密语,人莫能知。

更何况,这个郑注可是刚刚弹劾过黄巢的,也不知道是他自作主张还是奉王守澄之命敲打自己的。

这个郑注先叛恩人李愬,后叛恩主王守澄,再叛同党李训,反复无常,毫无立场,可以说是比吕布还吕布。说他是个无耻小人都是夸他。

现在看来这个张皋恐怕是跟郑注有仇啊。

果然,张皋长叹过后忍不住落泪说道:“那郑注,本姓鱼,名叫鱼得水,他之所以冒姓郑,是因为他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并杀了他的全家,为了掩盖真相才冒姓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