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相里茵又多了一项工作,杜宇还挺不好意思的。
但记者一职,除了相里茵,其他人还真做不来。
前厅之中,杜宇端正的坐在太师椅上,相里茵与他相对而立,在相里茵身后,还跟着两个速写员,他们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将两人的对话记下来。
准备妥当,相里茵道:
“天命侯你好,我是内务府报司的记者相里茵,今天想要就内务府的发展,以及内务府的规章条例,向您问几个问题可以吗。”
“记者你好,当然可以。”
相里茵脸色一丝不苟,抛出第一个问题。
“您执掌内务府之后,内务府日继壮大,但大家都说这都是皇帝和朝廷的产业,与普通人无关,您对此怎么看。”
杜宇早有腹稿,微笑道:
“这其实一个认知误区,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内务府身负财政调度重任,全体官员皆殚精竭虑,不敢懈怠,像是边关城防,军队配置等,以及工部兴修直道,水利,挖掘运河等,都有内务府的影子。”
“如今内务府更是关注于民生,大兴冶铁,采掘煤矿,援建造纸坊等,你看现在,多少人用上了铁质农具,多少人用上了纸张,多少田里种下了高产的粮种,谁还能说内务府的发展,与普通人没有关系呢?放眼内务府成立之前,谁见过这些东西?”
相里茵点点头。
“我们知道,就去年冬日,内务府低价售卖石涅,就让咸阳居民,免受冬日严寒之苦。”
“没错,像这样的措施,内务府会一直实行下去,而且会不断地扩展,逐渐普及到方方面面。”
“那么内务府未来,还会往哪些方面发展呢?”
“未来的内务府,将更多的关注民生,关注一线劳动者,给他们配置更好的农具,实行更多的优惠,也会大兴医药,降低寻医问诊的成本,让每一个人都看得起病,找的到医师。”
“还会大力普及教育,争取十年内,让大秦半数以上的人识字!”
“那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这还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才是。”
“侯爷,最近我们听闻,内务府中有一套自己的律法,比之如今实行的大秦律法,不仅宽松了许多,甚至有些还背道而驰,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