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一句无心之言,恰恰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是,你遥辇人和李俊于新年前在武川商订了婚事不假,可李俊话也说得明白,这亲事要待开春之后,他亲自上报给丰州刺史颜季明,由颜刺史出面代替李俊的父母提亲才对呀?
那我们这些人,待在丰州城里,又不知道你们在武川干过些什么?
换句话说,安大帅在你们订婚前就亲自替李俊做了主,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这么一来,反倒是李俊和安雅的婚事订在前面才对吧?
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不有心人的一番骚操作,倒把李俊和安雅的婚事给订在前面了。
安思顺听郭子仪这么一说,当时便豁然开朗:对,就是这么个理儿!
安思顺当时便心情大好,大手一挥,让几个年轻人找安雅去耍,他要和郭子仪好好谋划一番。
待屋里只剩下安思顺和郭子仪的时候,安思顺问道:“那女子毕竟是遥辇人的公主,我等如今这番,说出来是不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郭子仪笑道:“大帅,您若觉得自己出这个头会名不正言不顺,何不借着给镇北营请功的机会,把俊哥儿和大小姐的婚事给皇上报上去,求个皇上的赐婚,算作对收服遥辇部的赏赐。这样一来,岂不是可以堵住天下人之口?”
安思顺一听,细想了一下,李俊收服遥辇部这事可不小。尤其是当他们得知,对手竟然是皇帝赐过名的松漠都督李怀秀,李俊还拉着万余遥辇人在武川河边会了盟,这事情确实有些大。
朔方都护府可盖不住这大事,无论如何也要上报朝廷,最起码要让皇帝提前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行。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有什么话让草原人的天可汗说出来,那遥辇人还有什么话可说?
二人于是好一番分析,把其中的利害关系仔细分析了一遍,最后又是由安思顺亲自提笔,将李俊北上一行的经历写了个详细明白,并把武川会盟书和李怀坚亲笔的陈情信也附带上。信中最后是请求朝廷给李俊封个赏,别的不要,只要和安思顺的庶女安雅成婚即可。
安思顺一旦拿定了主意,要重新讨取皇帝的信重,凡事便对唐明皇不再遮遮掩掩。更何况安雅的名声,早已经由凤临阁的“有凤来仪”传遍黄河南北,他安思顺就是想遮掩也遮掩不住了。倒不如开诚布公拿出来和皇帝讲开了,让皇帝看看,他安思顺对这个女儿的期望值,也不过就是朔方治下的一个不入流的小小校尉而已。
安思顺洋洋洒洒写了好长一封信,其言辞之恳切,大大超乎自己的预料。
安思顺自己反复看了几遍还不放心,又让郭子仪好生检查了几遍。二人最后相视而笑,安思顺叫来心腹信使,快马加鞭地将这封书信送往长安。
天宝十四年,正月二十二,京师长安。
唐明皇这几天心情很是舒畅,接连传来的好消息让他神清气爽,连贵妃都夸赞他这几天好生神勇,害她走起路来腰都有些疼。
此时,又是高力士,拿着安思顺新呈上来的一封书信读给玄宗皇帝。
李隆基边听边点头,烦人的安思顺终于变回懂事的安爱卿了。信中写着有关镇北营和李俊的事情,和管彤汇报来的一般无二,并无任何添油加醋的地方,这一点让唐明皇分外满意。
当高力士念到,要请皇上给李俊和安雅赐婚时,李隆基竟高兴地从龙椅上站起来鼓掌道:“好啊!好啊!”
安思顺不知道,皇帝如今正死死盯着他,看他到底要拿安雅的婚事如何行事。如今听闻安思顺竟然要把安雅许配给李俊,而不是安庆绪和哥舒晃,或是大唐任何一个封疆大吏之子,他李隆基对安思顺悬着的最后一颗戒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看来,安思顺确实没有和安禄山或哥舒翰结亲的打算了。
而李俊这小伙子,李隆基这两天早已记在心里。他当然听管彤说过,李俊为了安抚契丹人,和遥辇人的公主订了婚。但是,如果真按照安思顺的提议,给李俊和安雅赐了婚,皇帝倒是觉得可谓是一石三鸟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