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琴海豹介绍
竖琴海豹(学名:Pagophilus groenlandicus),别名格陵兰海豹、恋冰海豹、天琴海豹,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寒冷水域的海豹。它们以其独特的斑点和悠扬的叫声而闻名于世,生活充满了戏剧性与挑战。
形态特征
竖琴海豹成体上半身有醒目的黑色斑纹,形如竖琴或马蹄铁状,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成体毛色银灰,雌性杂有黑色点斑,身体两侧有黑色斑纹,头部黑色,雌性面部偏白有斑点。面部宽阔,眼距较近,胡须发育完好。前、后鳍肢的爪为黑色,后鳍肢与躯干交接处常有黑色斑点。初生幼体全身覆盖白色胎毛,半个多月后毛色渐变为具不规则黑斑的银灰色。
生活习性
竖琴海豹主要在沿岸临近浮冰的海域活动,迁徙时游向远海。繁殖、蜕毛和休养时会前往北极浮冰区。一年可游5,000公里。迁徙方式取决于它们繁殖和脱毛的位置。冬天在分布区的最南端繁殖,春天于附近褪毛。褪毛后返回分布区的最北端度夏。九月重回繁殖地。竖琴海豹只在繁殖季和脱毛期成群聚集,其他时间偏好独处。
大部分时间在海上度过,停留陆地的时间较少。通常在夜间尝试登陆。繁殖和脱毛期驻地时间最长。在浮冰上下会花费较多精力打洞(洞口直径6090厘米),以便入水和呼吸。善游泳,在冰面也能快速移动。前后鳍肢除在水中推动身体的用途外,还可调节体温和追求异性。
分布范围
竖琴海豹分布于北极和北大西洋,原产于加拿大、格陵兰岛、冰岛等地。它们通常以集群的形式沿着冰带的边缘大规模迁移。
繁殖方式
竖琴海豹每年繁殖一次,5.5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出生时间为2月下旬至4月。幼崽刚出生时全身长满淡黄色绒毛,两三天后黄色褪去,变为白色。在150至200米的深度觅食,以鱼类、无脊椎动物为食。
种群现状与保护级别
竖琴海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物种。从历史上看,格陵兰海豹的皮毛、油和肉对人类有益,格陵兰海豹已成为加拿大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