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的新编第四军军部里,铁军长在收到三支队的报告时不由深吸了一口气:“好家伙,足足五个满编步兵团,而且还直辖了炮兵营、工兵营(大别山整编时由连扩充成营了)、机炮连、坦克连、通讯连、特务连等等完备的专业兵种,全部加起来竟达八千有余之数。
要知道,新四军其余各部一共才一万出头的兵力,武器装备还要差上许多。
“三支队这个赵骥是什么来头?”铁军长虽是我党元老,但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就一直流亡欧洲,已经跟中央失去联系长达十年,所以压根儿就没听说过赵骥的名字。
毕竟铁军长当年当军长的时候,赵骥的老首长也只是个小小的班长。
“你们有谁知道这个赵骥吗?”在铁军长猜来,这应该是个和101差不多资历,再低不能低于502的后起之秀,“他是黄埔生吗?”
“额……”军部的工作人员相互望望都摇了摇头,由于联络困难,大家虽然听说过赵骥的名字,但却并不十分清楚他的详细履历。
堂堂军长,却连占去麾下总兵力近一半的部队的军事主官是什么来历都了解不到,铁军长不禁有些愠怒。
他此趟回国颇为踌躇满志,正想在倭寇身上一舒胸中这十多年来积攒下的怨气,但真等回来后才发现早已时过境迁,麾下各部的主官都是些新晋崛起的陌生小字辈,而且他们似乎更愿意服从一起长期共同战斗过的副军长的命令。
“不知道就快去查,难道连个军官的个人资料也有什么好保密的吗?”
很快,通过新四军皖南办事处,赵骥个人连带着整个三支队的相关基本信息就摆在了铁军长的案头。
细细翻阅后,铁军长很快就从中发现了几个有趣的信息点。
首先,这个赵骥的资历简直低得超乎想象,就在仅仅三年前,他还只是个扛老套筒的最基层小兵,连个班长都没当上。
也就是说,这小子和军内的大佬们大概率是谈不上什么私人交情,因为级别上隔了太多层,甚至连上下级的交情都攀扯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