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507 字 3天前

我们看讲义的丑三。

透过前面的回顾以后,我们来看经文,“等赐大车喻”。前面佛陀“为实施权”,开出了三乘的教法,把这些在火宅的诸子带出来。带出来以后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地方有四段。

小主,

寅一、父见诸子免难欢喜喻

看经文。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是时”,就是在这些诸子经过努力修学离开三界火宅那个时候,刚刚离开那个时候。长者看到三乘的诸子安稳得出,就是终于离开了三界火宅了。那么离开以后到了哪里去呢?“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在这个四圣谛的智慧的引导之下(四圣谛本来是四个智慧,但是你慢慢修了以后,就开出了四个安全之道)而离开了火宅。这是四个智慧产生的四个通道。这个通道到了哪里去呢?“露地而坐。”到了一片没有火的空地,这三个人就坐下去了。

“露地”这个“地”,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地,有两种解释。从声闻人来看,他自己认为这个地是我空的涅盘,就是涅盘寂静乐,这个是一个地。那么从实法,就是佛陀来看,其实声闻人就是安住在实际理地,就是一念心性里面的“即空”。其实他的我空,跟“一念心性当体即空”那个我空,跟那个“即空”是相应的。所以佛陀的看法是,他就是安住在真如本性的空性里面。声闻人自己认为我是在偏空的一个涅盘里面。当然这两个没有冲突,一个是实法,一个权法。“无复障碍”,身心没有各式各样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其心泰然”,内心生安稳快乐之想。这个地方是说明诸子的情况。那么长者看到以后是怎么回事呢?“欢喜踊跃”,佛陀的方便门成功了。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特别提出来,这个“露地而坐”,为什么用“坐”这个字?你到了空地,应该跑来跑去,跑东跑西,应该很自在。它这个地方是特别形容声闻人住果不进,他不走了。所以诸位!修行除了智慧,还跟你发的愿有关系,你的愿不能发得太小。如果发得太小,你到了那个愿以后,你自己会停下来。因为声闻人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就是离开三界,所以他离开三界以后就觉得大事已办了。这个地方如果佛陀不出手,这个二乘人是有可能会就在空地里面坐下去了。所以佛陀知道,这个地方必须要改变法门了,从四圣谛的无常、无我带出来以后,是时候该“开权显实”了。因为他已经怎么样?在那个地方坐下去了,不想动了。

寅二、诸子索车喻

看经文。

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这个“索车”就是说,诸子离开三界火宅以后就坐在地上,跟父亲说,您老人家还记得吗?之前在三界火宅里面,您答应我们的,只要我们放弃了三界的快乐,您会给我们珍贵美好的车具,比方说羊车、鹿车、牛车。您给我们这种车子,到了三界的火宅以外可以自在地游戏。所以,“愿时赐与”,希望您老人家马上把这三种车送给我们,让我们能够自在游戏。

诸位!法是要众生来启请的。所以佛陀虽然看到他们露地而坐,佛陀要等待他们来索车。这个索车很关键,你们要来请法!所以佛陀他是这样子。蕅益大师解释说,他们为什么索车?表示他们没看到车。按说,如果说三界以外有三部车,这诸子一出去应该马上就看到三部车,结果他在空地里面坐着,什么车也没有。这表示什么?这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佛陀说的这个三车是一个过程,其实你已经得到了。我问你,你修四念处的时候,你观察你的身心世界不净、苦、无常、无我,你是不是有一种寂静的快乐?这个就是涅盘寂静乐。这个三车是一种权法,就是其实你过程都已经有了,你现在就是涅盘寂静乐了,哪有什么车子、哪有什么结果呢?那么为什么有一个车呢?第二个是让你索车。索车以后,佛陀会给你另外一个大白牛车。

所以诸位!三乘的诸子离开三界以后,没有羊车,也没有鹿车,也没有牛车。就是因为没有,他们才需要索车,跟佛陀要。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又做了三种的说明。他说,其实,这个三乘人索车就是怎么样?他们准备要换跑道了,要回小向大了。他说这个索车,其实三种情况都有索车:

第一个,方等时。方等时声闻人叫做“机索”,根机的机。诸位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前面几堂课讲到,方等时“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佛陀把大乘的功德跟小乘一对比,小乘人得到很大的刺激。其实这个时候某种程度已经刺激他内心深处的大乘善根,叫做机索,他的根机已经触动了,所以他才生起疑惑,于方等生疑。这第一个,机索。

第二个,般若时叫做“情索”,心情的情。到了般若会上,佛陀赞叹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且更重要的是跟菩萨授记,广谈大乘的因地修学。那么这个时候,诸子们听到以后心情上已经怎么样?好乐大乘!只是一时法执太重,改不过来。所以在般若会上产生“情索”,就是他在感情上已经对大乘生起好乐了,只是没有付诸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法华会上叫做“口索”,嘴巴的口索,那叫亲自索,索车。这个人愿意索车,就表示这个人大乘善根得度的因缘成熟了。这个“口索”,祖师解释就是,舍利弗尊者前面的殷勤三请就是口索。

也就是说,三乘诸子离开三界以后开始索车。索车意思就是说,没有三种车。那跟佛陀索车,结果佛陀给他什么车呢?看下一段,寅三的“等赐诸子大车喻”。

寅三、等赐诸子大车喻分三:卯一、标示车体;卯二、广明车等;卯三、广明心等

这个地方有三段。

卯一、标示车体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

好,既然你索车,佛陀就有机会来开导他了。

他说:“舍利弗!尔时长者。”那么这个长者就怎么样呢?“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各,就是依止他们过去差别的习性,就是过去生修四谛的叫声闻人,修十二因缘的是缘觉,修六度的是菩萨。根据他过去三乘的习性,然后等赐大车,平等地给与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的大白牛车。

蕅益大师解释这段经文的时候,他把两个重点提出来:一个叫做“各”,一个叫做“等”。我们说明一下。

佛陀度化众生就是二字诀,先“各”后“等”。佛陀在三界里面度化众生叫做“各”,差别。我们看经典可以知道,所有的度化众生里面,最困难、最复杂的,就是凡夫最难度化了。一般度化凡夫都是佛陀亲自出马,因为凡夫的差别相太多了。他喜欢布施,这个人喜欢持戒,这个人喜欢做义工,这个喜欢拜忏,那叫一个“各”。就是说,三界的凡夫为什么难度呢?一句话讲完了,根钝遮重。你讲道理没有用的,你要先让他高兴;他心情不高兴,你讲再妙的法都没有用。

凡夫为什么难度?你看初地菩萨很好度。初地菩萨来供养佛陀,佛陀跟他讲法门,他回去就如实修学,就进步了。凡夫他必须怎么样呢?你要先随顺他的根机,就是这个法跟根机要完全配得好好的。所以佛陀先怎么样?“各”,就是满足你的需求。好,你喜欢修苦谛,佛陀为你讲四谛法,你这个人出离心重;你这个缘觉个性,对因缘观特别深,佛陀讲十二因缘;那么有些人,他不要太多的对治烦恼,他只要修六度,他一修下去烦恼就淡薄,他广修六度。所以佛陀在度凡夫众生的时候是怎么样?那叫一个“各”,差别。

等到离开三界以后,叫做“等”。因为他已经不是处理烦恼问题了,而是心性。诸位!你以前喜欢布施,那是一个因缘的作用,你的真如本性跟喜欢持戒的真如本性是一样的。你喜欢拜忏,他喜欢打坐,那是因缘的功能不一样,但是你们两个回归一念心性的时候,你们几个人只要入佛堂一打坐,回观一念心性,每一个人就进入平等性了。当然从佛堂一出去又变成“各”了。

也就是说,由“各”入“等”,就是佛陀一开始是用权法,满足众生差别的需要,等到离开三界以后,开始入平等性了。就是,不管你以前是怎么样,那是过去的因缘;现在离开三界以后,只有一部车,叫做真如本性,就是大白牛车。这个就是所谓的“由各入等”,叫“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先满足你这个各,最后其实三车离开三界就没有用了,只有一台车,大白牛车。

卯二、广明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