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框上的旧对联浆糊沾得多的地方,撕下来那团纸就烂门框上了,东一团西一团的,像瘌痢头一样难看,影响贴新对联。
我找来抹布,沾湿一点水,把撕不下来的地方湿润浸泡了一下,果然就都清理干净了!
父亲一共买有三幅对联,堂屋大门口一副对联,侧房厨房门口一幅对联,我卧室那边侧门一副对联。春节贴对联,一般习惯称为春联!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榻二神,主管万鬼。如果遇到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父亲首先拿出最大的一幅春联,放在高桌子上展开,分清楚上下联后,然后翻一个面,字朝桌面。父亲叫我端过去他熬的那一碗浆糊,浆糊碗里插有一根筷子粗细的竹签,竹签插浆糊里面那一头,裹了一点破布条。布条裹了两公分多的竹签头!父亲用裹破布条的竹签当刷子,在左联背面的周边,绕对联一周刷了一圈,对联四周就有两公分多宽的浆糊了。然后又间隔十几公分,在对联中间点一个浆糊点。上联刷好了浆糊,又按同样的方法,刷好了下联和横批的浆糊。
父亲叫我搬一条凳子在堂屋大门的左门框边,他拿着刷好浆糊的上联,把上联贴在左门框上,从上到下,小心翼翼的把左联捋直捋平整。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对联都是大红色的,有的用黑字,有的用加了金粉的墨水。这幅对联就是红底金色大字,跟随字笔画周边还画了好看的花纹。接着父亲贴下联,下联贴右边。父亲去高桌上拿刷了浆糊的右联,我马上把凳子搬到右边门框。帮忙打下手我还是挺有眼力劲儿的。父亲按同样的方法,小心翼翼的贴着,一会儿漂亮喜庆的下联呈现出来了!“接财接福接平安”几个金色大字,瞬间提升了整个住宅的喜庆指数!父亲又去拿高桌子上的刷了浆糊的横批,我把凳子搬到了堂屋门口中间靠外一点。父亲把“吉祥如意”四个字的横批,贴在堂屋大门口门框上的最中间位置。从大门中线对分,中线一边两个字。“吉祥”在大门中线左边,“如意”在大门中线右边。
贴好了堂屋门口的春联,父亲走到院坝里,观看整体效果,一边看一边念,像古代文人墨客一样摇头晃脑的念:“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吉祥如意!”然后自己满意的点了点头。
“三娃儿,好看吧!门神的旧画怎么没有撕下来啊?”父亲问道。
“爸,你就拿了春联和灯笼出来,没看见门神画像啊!”我回答说。
“我肯定买了的,你去找一下你妈枕头后面那个柜子里面,裹成一个圆筒的。我去贴那两幅小门的,你找来门神,把旧的撕下来,学着贴,这个贴门神的活就交给你了!”父亲一边说一边拿起厨房门的春联展开。
小门春联要比大门春联小一半,字也要小一半。厨房春联上联是“家过小康欢乐日”,下联是“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是:“门臻百福”!
我在母亲床头后面的木柜子里的角上,看见一卷画卷,画卷正中用一条红绳子栓的活结!
我马上把画卷从柜子里拿出来,放到堂屋里的高桌子上,拉开画卷上红绳子的活结,把画展开,原来是四张画重叠在一起的,再卷成一个卷绑起来的。两幅大一点的,是门神秦琼和尉迟恭,还有两幅小的,一幅是一个穿红肚兜的胖娃娃,额头还有红色的美人痣,胖娃娃骑着一条大红鲤鱼!我以为是红金鱼!还有一幅就是一个大的福字!
把画卷展开,松开手后,画又自己卷回去变成一个大卷,好像有弹力一样。我干脆把画翻了个面,摁桌子上捋了几遍,终于平整了!然后看看画,果然顺眼多了!
门神是两个身穿盔甲,手拿武器,面像威猛的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秦琼左手拄长枪,右手握瓦面金锏;尉迟恭右手拄着大刀,左手握紫金鞭!威猛正气的秦琼和尉迟恭,贴门上能驱邪避鬼,保家宅平安。贴门神是一种传统习俗,信不信驱邪避鬼是另一回事了。
我迅速把大门上旧画三下五除二,撕了下来,依然有撕不干净的纸残余在门上。
我拿湿抹布,在不干净处抹了几下,然后拿竹块,把旧的纸迹清理干净了。
我回到高桌边,一下不知道哪个该贴左边,哪个该贴右边了!
然后又跑到大门边,捡起地上的旧画看看,原来左边的门神是尉迟恭,右边的门神是秦琼!
我把尉迟恭的画像翻个面,在背面四周刷了一圈浆糊,中间横着刷了三道浆糊,然后按撕下来旧的画像的原位置,把新画贴上了!新的视觉效果果然不一样,焕然一新,精神振奋!我马上把秦琼也按同样的方法贴右边,左右对称,就能驱邪避鬼保家宅平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剩下的福字和骑金鱼的娃娃,贴哪里啊?我刚想准备去问父亲,父亲已经贴好了那两幅小春联进堂屋来了。
“爸爸,福字和骑金鱼的小娃娃贴哪里啊?”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