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可出于想象雕刻岩神和尘神的面貌,必须要亲眼见过的东西为模板,雕刻出真实的岩神和尘神肖像。
否则,她不会付一摩拉。
于是,两人约定,三日为期。
第一日,玉匠只顾与好友宴饮阔论,任何委托一概不接。
第二日,玉匠出门登山访玉,一整天不接待任何客友。
第三日,玉匠才开始闭门雕琢璞玉,自清晨直至深夜,终于一气呵成。
待到弯月又一次升上夜空,瞳眸如金珀般的少女再度上门,玉匠交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一枚美玉雕成的神牌,其上正是一个形似少女的男性和少女的形象。
少女不解,蹙眉发问。
玉匠如是解释道:“第一日,我问遍智者与博学之人,得知了岩王之理的运作方式;但这仅仅是骨架。第二日,我亲往山中,花费整整一天时间观察山岩,倾听元素的生长,揣测岩王的造物,但这仅仅是血肉;第三日,我蒙上双眼,随心所欲地在璞玉上雕刻切削,随心而起,随心而止。这才是灵魂。”
说着,玉匠略显尴尬地一笑,“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雕成了这样。”
故事结束。
“有趣。”钟离客卿如是评价道。
归终客卿把玩着玉牌,若有所思:“有趣。这倒是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说着,她抬起石珀色的双眼,娓娓道来……
岩王帝君化为凡形行走人间的故事。
规则与公平的刻板含义,同样会在虚幻的故事中消解。
璃月乃天下奇珍荟萃之地,有宝物,便自然有识宝的明眼人。那是璃月港极盛繁华的时代,百货千财皆扬扬而来,纷纷而去。
像此刻一样,那是属于富商与船长的时代,是与商场上的风波和大海中的巨兽搏命的人们主宰的年代。
同样,在那个年代里,港城宏大的码头上永远有无数忙碌的水手与工人。传说岩王帝君在尘神的怂恿下。
常常会化身贵人与玉京台的诸位大人周旋,同样也时常化成凡民,在矿工与渔夫,水手与商贩中间行走,借此来体验红尘。
在那时,璃月的码头上有一位渔船老板,为人苛刻挑剔,对待帮工十分粗暴。
每当事不称意,时常不顾帮工的申辩而动辄责骂,甚至扣除工钱。
这一天里,渔船老板遇到一位少年,他是船老板新雇来的帮工。
身穿短褐,头上系着头巾,与一般船夫无二。但肤色与神情透露出他是自轻策庄而来寻找出路的山民,他的脸上有山岩的轮廓。
他就像其他山民那样笨拙木讷。更令人恼火的是,在分拣渔获时,他总会厌恶地避开那些带触手的、黏糊糊的海鲜。
小主,
“噗呲。”讲到此处,归终客卿不知为何轻笑了一声。
“挑三拣四,有何出息,少年是什么富家公子吗。”这句话便成了渔船老板克扣工钱的借囗。
以往,少年总会木讷地笑笑,然后继续手里的活计,一如往常。
但终于有一天,少年开囗问道:“既然人人都有所好有所厌,为何要择其恶者而行呢。”
被榆木脑袋的学徒吓了一跳,渔船老板忿忿地在他头上拍了一掌:“人世的规矩如此,若没人做自己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