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我会亲自上门

“大爷的朋友?”

想来也是个农户吧。

能写出什么样的话本来?

“镇上最出名的就是清平书斋,他家卖的书品类最多,价格稍微贵上一点,当然他家也负责收购各种体裁的小说话本,只是收的不多,不靠话本盈利。

除此之外,就是定风书斋、他家卖的书价格便宜。不过相对来说,种类可能就没那么多了。他家的书斋也收各种话本,但是质量一般,没多少优秀顶尖儒生写作。

嗯,还有一家就是雨林书斋,他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靠售卖各种话本小说,不怎么售卖正经儒家经史典籍,在镇上不是太受主流读书人的欢迎。听说他家门下养了一批专门负责写话本的老儒生,按时签订契约,按照每一千字多少钱的价格,给儒生算钱,但需要定时交稿,每个月固定要完成多少字,才能得到一定的额外报酬。”

那书生絮絮叨叨说了半天。

嘴巴有些干。

陈闲适时从布兜里又掏出一根酥糖递了过去。

“先生说了这么多,润润嗓子吧。”

陈二柱这时才明白自家老爹的意思。

原来酥糖还能这么用。

但是刚才我们直接去问。

看刚才书生的眼神,看我们的脸色似乎不太耐烦,很难想象这些话会对我们说。

愈发佩服起自家老爹了。

他们以为老爹会直接去三家书斋询问。

陈闲咂摸嘴,淡淡道:“二柱走,我们去这三家书斋附近去问问人。”

于是在接下来的小半个时辰。

陈闲分别从三家书斋买书的人知道了参加书斋的经营状况、以及三家书斋的口碑状况。

二柱子的眼神迷惑不解。

陈闲平静道:“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问路的时候只问了一个人,你可能要走很多冤枉路,要多问几个人。不然你可能要多走很多冤枉路。”

“同样的道理,了解书铺的情况,最熟悉的除了掌柜,就是这些买书的顾客,毕竟最熟悉对方的只有竞争对手。”

经过消耗了十几根酥糖,陈闲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清平书斋店大业大,根本不缺销售的渠道,话本这项业务只占他店铺经营的其中一个项目,不怎么上心。

定风书斋定位比较佛系,除了销售书籍,售卖话本也是它的主要经营业务。有话本就要,没有就不要。

雨林书斋,在镇上的口碑毁誉参半。并不是一家专门受主流读书人欢迎的书铺,主要靠售卖话本来生存。

雨林书斋透露着古怪,旗下养着一批写手给书斋批量生产故事,颇有点像后世那些网文网站运营模式。

听前两家买书的书生所说,那些老儒生的生存职业,虽然被正统读书人所鄙视,但是每月进账叮当作响的铜钱可是真的。

最顶尖的一批写手,可达千字百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底层的一批写手,就比较悲惨了,千字只有八文。

除此之外,这些顶尖老儒生还有一层额外的身份光环,就是这些儒生去青楼主馆消费的时候,往往被其中的陪酒小娘子追捧。

所求的无非就是万一老儒生有了灵感,可以将她们给撰写在话本中,从此一举成名,在大兴镇青楼圈中声名鹊起。

名声有了,甚至胆子大一点被县城某位权贵人物看尽了眼,收入房中做为姨娘也算是脱离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