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醒后,写下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句子,并下令全国瓷匠烧制类似这个颜色的瓷器。
最后,汝州的工匠从众窑口里脱颖而出,烧出了令宋徽宗满意的天青色。
此后,这个帝王梦中的“绝色”成了汝窑的代名词。”
“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这件作品,无纹水仙盆,整器施天青釉,这种青如天、明如镜的高温蓝色釉与幽淡隽永的水仙在气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们传世数量为什么这么少呢?那是因为在古代想要烧出这种天青色,那是需要机缘的。
传说中,那些古代的瓷器匠人,总是偏爱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点燃窑火,只为那一抹天青釉的诞生。
雨丝风片间,窑火熊熊,待到云开日出,便是开窑取器的良辰吉日,那一刻,天青色的奇迹便悄然降临。
有人言,这皆是湿度的功劳,雨太大,则过于氤氲,色彩便失去了通透的灵性;雨太小,又显得干瘪无光,少了那份温润的韵味。
然而,大自然的雨,总是那般随性而为,不可捉摸。
古代的匠人们,只能日复一日地守候在窑火旁,耐心等待那场不知何时才会到来的雨,只为在开窑的瞬间,与那天青色邂逅。”
听到专家们的介绍,众人才知道了这里面有这么多的故事,怪不得很多人追捧这些漂亮的瓷器。
以前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古人都是井底之蛙,不知道什么是美,没想到自己才是那只真正的井底之蛙,人家早就知道了这些瓷器的来之不易。
这充分说明一件事情,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那智商绝对超过90%的现代人,否则那么多人,还是在记录和传播那么落后的年代,经历几百年都还能让世人知道他的名字和事迹,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这时候有人在想,可能大家除了追求瓷器之美,可能还在追求瓷器那令人羡慕的寿命吧。
经过一段讲解,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给予了那些专家热烈的掌声,这样的节目百看不厌,没想到这些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欣赏到的精美瓷器,在新时代,作为一名普罗大众也能享受到古代帝王才有的待遇,都感叹道,还是新华国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