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高价大黄鱼

王景行走到茶桌坐下,对蔡韵韵说道:“没什么好可惜的,不用担心,好东西多的是,杨叔呢?”

蔡韵韵坐下准备泡茶,指了指二楼:“在楼上呢。”

王景行打了个电话,叫杨子安下来。

等杨子安坐定,拿出两条“大黄鱼”:“杨叔,你瞧瞧这个。”

杨子安看了一眼,惊喜地说道:“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大黄鱼?”

王景行点点头:“对。就是十两一根的大黄鱼。”

杨子安的眼中满是兴奋与好奇,他把那两根“大黄鱼”放在桌上,双手轻轻捧起其中一根。

这根“大黄鱼”在灯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杨子安仔细端详着,金条上浅浅的纹路如同岁月的密码,记录着它曾经的流转与故事。

在金条的一侧边缘,有着极为细微的打磨痕迹,那是当年工匠们精心制作时留下的印记。

“老板,你这从哪儿弄来的这好东西呀?”杨子安一边看一边问道,声音里都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王景行挠了挠头,稍微犹豫了一下,才缓缓说道:“前段时间在沪市,意外认识了一个大藏家,特别喜欢收黄金。”

“这几年生意不好做,就出手了一批藏品,我把他的大黄鱼都买了。”

杨子安听了,不禁咋舌:“哟,那可真是够巧的啊!这‘大黄鱼’在民国那会儿,那可是硬通货,一般人家哪能有啊,大多都是达官显贵们用来储备财富的。”

说着,杨子安又拿起一根,对着灯光仔细瞧了瞧。

金条在灯光的映照下泛出柔和的金色光泽,色泽均匀醇厚,浓郁而深邃。

“你瞧这成色,保存得非常好。”杨子安啧啧称赞道:“大黄鱼一条重312.5克,光金价就差不多要20万了。”

蔡韵韵在一旁好奇地问道:“杨叔,这金条值多少钱?”

杨子安思考了一下:“保存这么好,而且还钤有中央造币厂制的戳记。”

“金条的铸造时间、编号等信息都清晰地标出。”

“这种品质的大黄鱼完全可以上高端拍卖会了,正常能拍出过百万的价格。”

蔡韵韵吃了一惊,她以为这种金条,顶天也就四五十万一根:“百万一根?开玩笑吧?”

杨子安指了指金条上的戳记:“现在有些民国时期民间金铺铸造的大黄鱼,都卖到五六十万了。”

“这可是中央造币厂铸造,991的成色,有时间和编号。这是大黄鱼中的极品。一百万也只是行情价。”

杨子安边说边把金条递给蔡韵韵:“你知道民国时期的大黄鱼为什么这么珍贵吗?”